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物理课外活动初探

阅读:40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9/17 17:44:13
分享到: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突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观点。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应该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将STS教育渗透到物理教育之中。
  
  1物理课外活动的作用
  
  学生获取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主要在课堂上,而大量物理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阅读和实践。因此,物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1.1培养学生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转折期,他们的兴趣广,易转移,往往仅限于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学生要深刻理解书本中的规律和原理,只靠做题是不行的。若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一些小制作(如安装简单照明电路、自制潜望镜)和小发明,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产生满足感和求知欲望。同时,学生根据亲身体验,自主实现或创造一个物理过程,研究发展细节,观察预期的现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1.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课外活动对前者起促进作用,为后者提供更多展示才华、增强自信的机会。虽然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需要理论作基础,但它更是一种需要长时间直接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积累过程有时是非常枯燥的,甚至会经历失败的苦恼。通过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2组织原则
  
  2.1要素有用原则
  
  优秀的教师善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不同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发挥才能和潜能的条件。因此,物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切忌只注重培养少数尖子生,必须面对绝大多数学生,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觉参加一两项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形成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搞好物理课外活动需要发挥物理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力量,根据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安排其指导小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2互补增值原则
  
  物理课外活动小组作为学习群体,不应该以具体的数字为评价标准,能否优化学生整体素质才应该是标准。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个体间取长补短,形成整体优势,达到组织目标,即互补增值原则。教师应创设条件,把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相近,兴趣爱好相投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协作关系,在学生间形成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气质互补,达到优化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为催化剂的指导原则,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
  
  2.3因地制宜原则
  
  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别,造成当前我国中学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各校特点是层次复杂,实验条件参差不齐,因此,物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显然不能强求一律。主观上,教师应该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极力创造条件;客观上,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图书、实验设备等;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和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3课外活动的领域
  
  3.1课外观察和小实验
  
  这部分属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观察实验和家庭实验。如:观察眼镜,安装接线板,以及教材中的小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和认知规律,并进行简单的知识应用训练。
  
  3.2综合性课外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一般是针对当时所学的一部分知识设计的。如:观察水的沸腾,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然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综合各部分知识和技能。为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要介绍和编写一些较简单的综合性课外实验,如:自行车的实验,电冰箱的实验。此类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涉及的知识面广,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从其中发现疑问,提出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3设计与制作
  
  无论是探索物理规律还是应用物理知识,都离不开实验的设计与制作。为获取研究问题所需的信息或素材,学生必须通过观察、调查、考察、设计等工作方案,进行有关信息或素材的收集,然后选择实验方法和实施方案,最后运用分析、推理、归纳、制作、总结,对所获取的信息或素材进行加工,得到研究结论,并最后整理成文或制成模型。
  
  4实施形式
  
  物理课外活动的内容应该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4.1科技小组
  
  这类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手脑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动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这是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具体形式如下:
  
  (1)模型小组
  
  可以分为航模、车模和船模小组。由于年龄和知识的不同,可以把活动的内容按年级划分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航模制作中,七、八年级学生学习模型制作的基本知识,制作弹射飞机,八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始制作牵引飞机。
  
  (2)无线电小组
  
  全国少年电子技师等级认定活动已于1998年开展,因此设立无线电小组是必要的。最好在八年级以上的学生中开展,活动期至少两年,第一年主要学习理论,如基本电路的识别,电路元件的特性和检测。第二年以动手组装简单的趣味电子玩具为主。要搞好这项活动,工具要齐全,如:万用表、电烙铁、钳子、螺丝刀等。
  
  (3)摄影小组
  
  参加对象主要是八年级以上的学生。活动分两期为宜,第一期以边讲边操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结合美学原理以摄影基础为主要内容。第二期以摄影实践为主,当照片冲印出来后加以评论和总结,在反复实践中提高摄影水平。
  
  (4)制作小组
  
  参加对象从七年级学生开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小制作阶段,主要是对所学课本知识进行论证的小制作,如制作潜望镜,电铃,水三棱镜等等。第二层次为小发明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教师创设的物理背景或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信息整合,选择实施方案,从而解决的问题。如:设计多点多方式控制一盏灯的电路,设计水位自动控制电路。此类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4.2科普讲座小组
  
  有关物理的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进行新的科技成就,前沿科学的介绍,也可以结合教材讲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小传,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连通器、船闸时,安排三峡工程讲座;学习万有引力定理时,结合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作一场专题讲座;学习电与磁后,作阿尔法磁谱仪的发射与中国的骄傲讲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3竞赛集训小组
  
  物理竞赛集训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它属于尖子学生的培养以及智力开发的性质。平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参考书和学习方法。集训时,内容可以和课堂教学同步或超前,每周安排2小时进行课后集训,并且根据各级竞赛的要求进行加深和拓宽。
  
  4.4社会调查小组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能源与环境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以及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家用电器带来的安全问题等情况。
  
  4.5科技节
  
  针对各种课外活动,学校可以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主要内容有: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比赛、航模表演、车模比赛、优秀摄影作品展、参观科研单位和工厂等。举办好科技节,能在学生中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当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地震观测小组、微机小组、天文观测小组等。
  
  综上所述,通过物理课外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将物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