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中考历史备考: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考点

阅读:13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9/16 17:34:29
分享到: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考点:
  考点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元谋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定居生活。
  生活时间特点
  旧石器时代(打制)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
  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北京周口店)保留猿的特征、使用天然火、群居
  新石器时代(磨制)距今约1万年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距今约7000年浙江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黑陶
  距今约6000-5000年陕西半坡人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种粟、小麦、彩陶
  距今约5000-4000年炎黄尧舜禹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河姆渡居民遗址与半坡居民遗址的比较:
  生活时间生活自然环境特点房屋建筑特点农作物陶器
  河姆渡
  遗址距今
  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干栏式建筑高于
  地面,通风防潮水稻
  (牛)黑陶
  半坡
  遗址距今约6000-5000年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半地穴式建筑
  避风避寒小麦、粟
  (猪)彩陶
  相
  同
  点1、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
  2、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3、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考点2:黄帝、炎帝和华夏族,禅让制。
  (1)炎帝和黄帝,使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2)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用“禅让”的办法推选有才德的人当首领。
  考点3: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商代甲骨文,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1)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禹传位于启,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商朝甲骨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3)周朝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内容:除了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还将其他地区先后封赐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诸侯国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拱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得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的制度。例如:周天子的王位由他的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只能被封为诸侯。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作用:①巩固周王室的统治,②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③周王朝迅速发展为幅员辽阔、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考点4:春秋战国的特点,孔子和儒学,商鞅变法的意义。
  (1)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政治经济上:变革与争霸,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
  ①变革:经济上——农业生产上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政治上——出现了新兴地主,战国时期,他们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著名的有秦国的商鞅变法。
  争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②百家争鸣: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
  (1)孔子和儒学:
  ①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另一方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②儒学:①创立于春秋;②秦统一天下后“焚书坑儒”;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商鞅变法的意义: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考点5: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1)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朝一统的措施:①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第一个在中国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被历代沿用。)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官员对皇帝直接负责,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由皇帝任免。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虽然后来各种单位的量值有所变化,但是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如寸、尺、两、斤等,一直沿用至今)
  ③文化上:用小篆统一各国文字。
  ④思想上:焚书坑儒;
  ⑤交通上:统一车辆轨道,大修驰道;
  ⑥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
  思想文化:为巩固中央集权,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大学。
  军事: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解除汉朝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设郡。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3)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西域: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西汉时,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以后,各国商人、使者东来西往,通过河西走廊,开通了一条从长安(今陕西安)向西,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运到大秦(古罗马,今地中海一带),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作用:经济上: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文化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造纸术: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考点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
  (1)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的大军与刘备、孙权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展开决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三国鼎立:
  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区域
  魏220年曹丕洛阳(洛阳)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
  蜀221年刘备益州(成都)益州,荆州
  吴222年孙权建业(南京)江东地区
  (3)北魏孝文帝:
  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取中原汉族地区的文化,大大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也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考点7:隋朝的建立、唐朝的繁盛、大运河、科举制、三省六部制、雕版印刷术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589年隋朝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实现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之后的大一统。
  (2)唐朝的繁盛:
  ①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
  ②表现: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了隋朝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经济上:农业发展(曲辕犁、筒车新式生产工具出现)。文化上: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科技:雕版印刷。(北宋毕升——活字印刷;现代王选——激光照排印刷);对外交往:长安成为当时各国交流的中心,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唐太宗时玄奘到天竺(今印度)取佛经,唐玄宗时鉴真六次赴日本送佛经。
  (3)大运河:
  开凿时间:605年至610年。
  目的: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情况:北起涿郡(今北京),中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
  由北往南分四个大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意义: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完善。作用: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5)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唐太宗在位时沿袭和进一步完善。
  三省指的是尚书省(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审核)、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草拟诏令);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6)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人们受刻制印章等的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广泛应用。《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考点8:北宋、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的对峙、元的统一、宋元科技与海上贸易
  (1)北宋:与北方的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峙,金先后灭辽与北宋。北宋皇族南迁,建立南宋。
  南宋:与北方的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元先后灭西夏、金、南宋,最终由元朝统一中国。
  辽:契丹族建立,政权范围:今内蒙古、辽宁一带。曾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河南省濮阳县附近)使宋辽之间出现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西夏:中国西北的党项族,政权范围:宁夏地区。
  金:东北地区的。女真族
  元:蒙古族。
  (2)元的统一: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13世纪中叶,蒙古军队接连灭亡了西夏和金。后来,忽必烈继汗位,于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
  (3)宋元科技与海上贸易
  ①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高峰。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宋元时期,被广泛地应用于战争,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宋朝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元代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相当先进,松江(今上海一带)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了“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
  ②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技术基础: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繁盛。到了元代,在西方,中国陶瓷开始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重要港口:泉州港(今福建泉州,Zitun港,因这里遍地刺桐树而得名)。它的繁盛曾记录在13世纪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