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堂数学课的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也许你会这样问自己: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在我的这节数学课中,学生们学到了什么?掌握的得怎么样?还有什么没有掌握?下堂课要给学生强调哪些知识?
可能很少这样反思:这节数学课上,我的学生们学得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也得到享受了吗?其实这里面折射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前者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将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场所,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后者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在课堂上的真实生存状态,追求的是师生真实的生命成长。
在教学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习题3/8与5/8哪个大成了学生讨论争辩的一个焦点话题,并且这个话题是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而产生的,学生主动地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有力依据,从而自发地想起画、折、涂、比等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正改变了角色,从一个指令者变为真正的主持人,学生真正充当了主角,分成两派相互对峙,相互辩驳,逐渐明白了道理。在一系列高质量的对话中得出一致的结论,从而演绎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对话的过程。所谓对话,并非你问我答,而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优质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人的整体生命,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高质量的、坦诚真实的对话正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学生自由真实的生存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真诚、平等的、发自内心的对话、争辩,这需要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给学生优先说话权、评价权,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并非只是为了完成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创设学生对话、交流的情境,并从中敏锐的把握、提炼出矛盾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对话,明白事理,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自身。
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教师的课堂反思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追求一种主动的课堂生存状态,师生共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