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阅读:277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4/19 13:56:06
分享到:
3、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孔子在《论语.子张》中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疑点,才有思考创新。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之前,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种庄稼是要浇很多水的。有人统计过,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这些水分有什么作用?”如果学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动,那就提供另一个题材:“据统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必然引起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推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体外。问题又来了,“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教师只要善于把握,鼓励质疑,在引出矛盾,不断激化矛盾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怀疑,强烈的求知欲便随着浓厚的兴趣一起产生了。
4、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会认为可望而不可及,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其实,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就能挖掘这种潜能。教授种子萌发时,除了采用书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教师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新的“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方案,采用多种种子,多种种植环境,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有的学生用瓶盖子、广口瓶甚至使用小盘子等作为器材,在里面放一些浸湿的海绵或皱纹纸,把稍微浸胀的种子放在海绵或纸上,每天洒少量的水,没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这样,学生能仔细地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有的学生还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经整理成了观察小论文。教师只要及时对这些设计新颖、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给予肯定和表扬,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5、与生活接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生活联系也很紧密,学生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人体生理卫生时,利用投影、挂图、录像或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器官在自身的实际位置、生理特点。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针对学生坐、立、行、走姿势不够端正的现象,在学习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6、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加大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积极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要激励措施有:
6.1期望 
  著名的皮格马列翁效应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点。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的句式,表达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必然使学生受到鼓舞,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6.2表扬  
  表扬的力量永远大于批评。教师只要多留心学生的闪光点,多加表扬,定能使学生兴趣十足地学习生物这门学科。
6.3反馈激励
  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及时获悉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充满学习的信心。
6.4成功激励  
成功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实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兴趣。
6.5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主动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之,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发挥情感效应,就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7、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器官形象地、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运用多种手段,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生物》(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生物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2
     来源:网络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