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立其教存。”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其人格魅力不仅是一种显性的教育资源,同时更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它所具有的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塑造自身道德、人格素质中都受其熏陶。显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产生着直接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又该如何提升其自身的人格魅力?特别是随着新一轮新的课程改革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提升又将呈现出何种新特质?等等。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要的探讨。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其基本特点
《辞海》对“人格”一词的解释有三层涵含义:一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三是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现代汉语词典》把“魅力”一词的解释为“极能吸引人的力量”。众所周知,教育是一切艺术中最渊博、最复杂、最高尚和最充分的艺术。因而,教师和其他职业从业者相比,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者的人格魅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显然也不例外。本文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酿就的以政治性为本质规定的人格魅力,它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信念、情操和才气、能力、气质和性格、教养等各方面感染力的综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从天而降的,恰恰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即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方式影响下,塑造自己的内在素质,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境界。当这种精神境界投射在思想政治课教师身上时,就反映了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基本特点。具体而言,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规范性。毋庸置疑,每一个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符合自身专业的特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特色是传授无产阶级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必然具有规范性的特点。二是教育性。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更强的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是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更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者。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在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人格的“模板”。三是示范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的“模板”,必须严格要求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否则,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言传与身教的背离,既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又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威信。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众所周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换言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格魅力又被思想政治课要求所决定。我们知道,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富含理论性、政治性和思想性三个特质。而且,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交融、高度统一地整体。有人认为,中学政治教师应兼具政治家、学者、慈母和创业者这些社会角色的人格魅力。但在笔者看来,这些标准似乎有些过高。试想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吗?那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到底需要具备哪些特有的、核心的人格魅力?显然,对这些特有的、核心的人格魅力的追问实际上是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本质规定的追问。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以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所特有的、核心的人格魅力应包括三方面:
1. 特定的学科的价值信念和真才实学。思想政治学科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有着特殊和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科。思想政治课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角色特质:一是要拥有坚定的学科价值信念和认同度。思想政治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反差是经常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个现实的问题。这种反差主要表现在:一是书本正确,现实滞后;二是实践发展,书本滞后;三是书本一元,现实多元;四是书本抽象,疏离现实;五是书本简单,现实复杂。[1]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行的常识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方法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它为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为人标准和理想信念,思想政治课通过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解读与宣传,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课的这些特殊的价值特性,决定了教材不可能承载如此的内容,因此,政治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学科的价值,坚定学科信念,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高度地热情投入到学科的价值追寻中,才能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2. 拥有真情实感的爱心和开朗宽容的性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本质上说,教师的工作性质和逻辑就是不断的教导和启发学生。特别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和爱心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和情谊吸纳整个人时,师生之间的隔阂和阻碍将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