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心理压力大,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据新华网报道:专家称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心理亚健康,约1/5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自闭、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因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表明:仅靠几次心理辅导,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完善、健康的人格。
一、思想政治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生不良心理状况的必然要求
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普遍。无论是较富裕还是略贫穷的学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攀比、虚荣等心理问题,而且往往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友等。可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只忙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更应多关注他们心理动向。
(二)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教育,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首要的目标,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塑造内心精神世界为核心,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思想政治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体验的流露,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中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一方面,沉重的学习压力,激烈竞争,使学生的心理超负荷,另一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灵的悸动,使他们茫茫然无所适从。因此培养中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也是我们政治教师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在复杂的环境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知觉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因而很难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四) 培养学生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跟上这一时代的步伐。否则,谁不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发展着的社会,谁就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和生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使学生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这就要教育学生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还要教育学生能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他人有责任心,对自己有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忍受能力。
三、思想政治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
在思想政治课中,已经有相当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如“成长中的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初步认知,形成一个尚不完整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向学生展示了健全人格所包含的必备素质,为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而“学习用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法律基本常识,对于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遵纪守法的言行至关重要。
(二)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希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课堂教学要多采用启发式,发展学生智力,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积极性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
(三)完善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和人格塑造,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情绪不稳定,将污染教育环境,误导学生。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爱憎分明的处事方法,充满自信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以及精神上的鼓舞,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感染和熏陶下忘掉烦恼,放下包袱,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
现在社会的发展趋于多元化,人的发展也由单一型转为多样型,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认真学习,勇于探索,一定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