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成绩排名前十的学生都没有留在丽江,而是选择去了外地读高中。”8月11日,丽江各高级中学的新生陆续开始报到,尽管大部分中考高分段考生还是被丽江市一中包揽,然而,一提起优质生源,市一中校长和春城却是一声叹息。
各学校今年的招生情况,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三年后其高考成绩的走势。令人遗憾的是,和前些年一样,今年丽江中考前十名,依然选择去了外地就读,市一中录取到的是第十名以后的学生。
“为了留住优质生源,我们学校很早就到初级中学对考生和家长进行动员,但结果还是和往年一样。”一提到这个,和春城就颇多烦恼。向来以“敢啃硬骨头”著称的和春城,就任市一中校长才两个多月,便遇到了一块“最难啃的骨头”。
900分以上中考生近三成“出走”外地
按照往常情况,每年外地学校在中考结束后会来丽江开动员会,动员优质生源报考该校。
有了前车之鉴,为防止优质生源外流,今年开招生工作会议时,丽江教育部门便强调其他州市学校到丽江来招生的不能公开举行动员会等。
然而,私底下,很多学校还是会通过各种途径和中考成绩好的学生取得联系,动员他们到自己的学校就读。“因为优等生就相当于学校的竞争力啊。”市一中一名教师说,虽然各校都在争取,但还是抢不过云师大附中等名校。
“每年中考结束后在我手头办手续到外地就读高中的就有五六个,还有部分是不来学校办手续就去外面就读的,最多的一年,光我们学校就有20多个初中毕业生去了外地读高中。”丽江实验学校办公室的吴老师回忆,近七八年来,去外地就读高中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
据丽江某中学一资深老师介绍,每年中考后,丽江中考成绩在前30名的学生,很少有留在丽江读高中的,很多都被云师大附中、昆一中招走了。除分数高被这些学校正式招走的外,还有很多没有达到分数线的学生,家里条件好一些的,也会到昆明甚至北京去读高中。有些学生,则会在高二、高三时转到外地的学校去读书。
“上了900分高分数段的学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会到外地就读。”和春城估计今年的情况也会一样。
和春城介绍,今年市一中的招生工作从6月25日持续到7月15日。招生还未开始前,就通过强化学校管理,整顿内部纪律等转变了市一中教职员工的作风,招生开始后,不仅宣传了今年市一中高考取得的好成绩,为了防止生源外流,还在各所初中学校给家长讲高中教育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如此,但还是没能把中考状元留在丽江”。
丽江读本记者从丽江市教育局招考办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高二、高三转学的学生明显呈上升趋势,其中古城区的转出人数最多:丽江市2013届高中生即高二学生有正式生7164人,其中转出的学生共121人,在这些人中,转出最多的为古城区的学生,共有66人。2012届高中生,已发证的有5820人,其中转出的学生共有238人,古城区的为132人。
优质生流失让高考竞争力削弱
“优质生源都到外地去读高中了,丽江怎么可能还出现尖子生!”一教育界人士认为,中考优质生源的流失,直接影响的是三年后的高考走势。
“今年高考文、理科状元都被市一中拿下了,但是两名状元的高考成绩离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还有一定的距离。”和春城说,丽江到现在已经六年没有出过清华、北大的学生了,这和优质生源流失有着绝对的联系,“现在有人会怪市一中高考不给力,但是生源不能保障的话,学校、老师再怎么努力,还是很难的。”优质生源的流失成为了丽江教育竞争力的硬伤,也是和春城最头疼的问题。
徐老师在丽江某中学教初中,在她带的班里,就有4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中考之后到外地读高中,1个去了四川,3个到了昆明。有一名学生家长甚至辞了工作专职陪读。徐老师说:“学习好的都到外面去读书了,丽江的学校无形中流失了优秀生源,这使得高考时丽江学校的竞争力有所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