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以目标的达成为效度
有效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有效教学需关注教学效益,因而更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效度。所以导语设计要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文本,要关注其有效性,要注意其设计的形式,可以是“单刀直入法”,也可以是“激情导入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感知水平等去进行设计。
课堂实录片段一(在(2)班的授课片断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春酒》,你们回去预习了吗?
生(齐答):预习了。
师(微笑):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生(齐答):好。
……
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因为开头少了一些铺垫,学生进入课文速度较缓慢,整个过程显得有点死板。
课堂实录片段二 (在(6)班的授课片断)
师:喜庆的元旦刚过,再过不久,我们大家很快就能闻到浓浓的年味了,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畅谈一下来说一下南京的新年有哪些习俗?
生1:吃汤圆。
生2:元宵节有灯会。
生3:吃团圆饭。
生4:贴春联,包饺子吃 。
师(小结):过新年的气氛永远那么温馨,它在我们记忆深处永远是那样的深刻,喜庆的年味到了正月十五就会落下帷幕,慢慢淡去。可是台湾作家琦君的家乡浙江温州瞿溪一带,过了元宵灯节,家家将会有一个特殊的节目,再度掀起节日气氛的高潮。那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跟随她记忆的脚步,循着她的笔触,走近她的文章《春酒》,去寻找答案,下面我们把课文打开……。
……
(有了这些铺垫,学生情绪高涨,迅速进入了文本,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及主题,学生掌握得较好,能基本理解琦君的那份“春酒“里渗透出来的乡味……。)
好的导语常常就是引导一次解读实践的开端,就是解读一篇课文的入口。导语完了,整篇课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也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好的导语应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唤起学生的“现场感”。好的导语相当于认知心理学上的所谓“先行组织者”,它首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散漫的状态进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从自主的状态转换到受控的状态,使他们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迅速作出上课学习的姿态。好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导语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注意“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她虽是一个细节,但有时往往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