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方法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很重要的内容,传统教学中教师常把方法当成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直接运用记住的方法解答物理问题、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缺乏方法的形成、探索、创新过程,学生常把方法当作知识加以记忆,没有深刻理解方法的内涵,不能正确、灵活运用方法解答物理问题,没有体现方法的迁移价值,没有通过方法探索创新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而在构建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方法创新教学对于学生牢固掌握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新课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实施、知识创新教学,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教学中大多数是新知识的教学,这些新知识主要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概念、新规律、新模型。在这些新知识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来实施知识创新教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所学中学物理新知识的特点,综合运用探究式教学理论、科学研究方法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地、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地创设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的类科学研究的教学情景。科学“探究式”教学中,以知识创新教学模式的认知流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启发指导、提供信息(知识背景、和方法背景材料)为导航,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体,通过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式交流使学生经历类科学探索研究,获取新知识,培养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
2.4 突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测多算少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小实验、习题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另外,老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物理学方法,实验技巧等。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3.增强课后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3.1培养学生勤观察、多思考,并会提出质疑以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吸取了过去要求学生“习题做得越多越好,书读得越快越好,知识背得越熟越好,最终教学则不是那么好”的教训,指导学生在勤观察、多思考中突破难点,抓关键,找规律。例如:在《滑轮》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单滑轮到滑轮组的体系讨论探究教学,对最终落脚的滑轮组性质,引导学生正确、创新思考,抓住“绕绳方法”这一核心,适时点拨、循序善诱,在勤思考中用“受力分析”的基本理念,对滑轮组的认识进行综合、选择整理和修正,得出了“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的规律表达式:F1=1/n*F2=1/n(G物+G动)并让学生明确:
该公式适用于初中所要求的所有滑轮问题
n表示承担物体重量(和动滑轮重量)的绳子的段数,也可以理解为n等于绳子与动滑轮接触的次数,其决定着滑轮问题中绳子起始端的绕法及“奇动偶定”。在节的课后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标新立异,将创新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在课后思考,在实验观察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和物体升高的高度关系式:S=n*h
加之点拨,让学生借用数学这一规律,推出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与物体移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等一类问题。这样,较好地解决了本节中有关滑轮、滑轮组的问答作图。作为与计算的一系列相关的所谓难题,使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内容的答题、作图、解题中倍感轻松,无障碍。
3.2增强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特别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地训练和发展。当然,这类题目绝对不是靠简单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套用物理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从创新实践的角度,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例如这样一道题:同学家门前的楼梯电灯泡常常会在深夜时烧断灯丝,怎样才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呢?能否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此问题呢?……同学们对这个事例感到很熟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思考,有的同学想到利用串联分压电阻,有的同学想到利用串联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有的同学想到利用降压变压器(高压输电原理的逆过程),有的同学甚至想到利用声控关。类似的事例还很多,像这类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3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会用其指导实践,以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活以及人类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理解、认识,所以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教给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会对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和应用加以解释,并对其中的理论知识加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然后再将他们的思考结果应用于物理的学习,这样反复进行,增强他们对在物理创新理念方面的深刻理解,而切忌只知道理论知识,而不会去应用,那就不会对知识进行创新发展,也就失去学习物理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程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并为学习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从而增强他们勤观察,多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并能够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这样反复进行,从而发挥学生物理学习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浅探》 周伟荣
2:《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刘 鹏
3: 《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许国梁主编、束炳如等改编](第二版)
4:《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邵宇杰、裴文敏、卢真金主编](修订二版)
5:《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韩永昌主编] (修订二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