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授以鱼与授以渔”

阅读:101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19 13:58:49
分享到:
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初三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时,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我只是把《纲要》的主要内容印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考试纲要自设疑、自解答,分小组,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全面。学生的研究报告出来后,我感到非常震惊,有的小组最多的提了近20个,而最少的也提出了七八个问题,更让人开心的是和中考考试纲要联系较密切的问题学生们几乎全想到了。教师给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又锻炼了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联想总结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本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他不称赞某教师讲课最高的艺术欣赏,而认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是要求教师创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扩展课堂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授课内容上来。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干篇一律的“复习— — 导入”,而应对导入进行大胆的创造,精心的设计。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可以用一个笑话、一句名言、一幅漫画、一段独白、一段新闻奇事、一段音像等等,让学生感受政治课的丰富与生动,使学生感到政治课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讲述“正确认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观点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WTO”三个字母,问:“谁能说出这三个字母的含义”学生马上以一种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在萌发。在我的点拨之下,顺利地进入了正题。这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创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
四、特别侧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时学会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在每节课的复习巩固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先回顾这节课主要讲了几个大问题,然后再回顾每个大问题里有几个小问题;在每一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绘制本课的知识系统结构表。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关键词语”来掌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政治时就是从头背到尾,既费时又抓不到重点。因此,我在讲授新课、复习、辅导各个教学环节时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概括“关键词语”,通过概括“关键词语”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把握不同知识间的共性的、规律性的内容。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政治课的知识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把握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指导学生去分析知识间的共性,如一提到政治意义,涉及到哪些方面;提到经济意义,涉及到哪些方面;再比如,在国企改革、应对加入WTO 的挑战中有哪些共同点等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分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四,加强对学生科学记忆的指导。尽管现在考试注重对能力的考核,但仍然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因而记忆在政治课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生的记忆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上,所以加强对学生记忆的指导就显得很重要。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