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山区初中作文教学“三步走”

阅读:54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18 10:03:54
分享到:
摘要: 山区初中作文教学以实情而设计。七年级的学生心中无话可说,或是少有话说,大胆而简单的鼓励学生: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了。意在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即是作文了。通过七年级的教学,学生有话说,言之有物,感觉到作文并不难,开始乐于写作文了。可是只有内容,不讲文面修饰、不讲技巧的作文算不上是一篇规范的作文。所以,八年级解决怎么使学生“会写”作文的问题。学生在写作上达到了“乐写”、“会写”的目标。从表面上写足了字数,是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了,但文章的审题立意、内容的主次详略没有得到落实。只追求“形似”而缺乏“神似”的作文不是一篇上乘的作文。因此,九年级解决怎样使学生“能写”作文的问题。
关键词:乐写   会写   能写
作文,作为语文中考的半壁江山,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标”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要求是“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的习作。”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山区的实际教学情况,笔者走出了山区初中作文教学“三步走”的路子。即:七年级,让学生“乐写;八年级,使学生“会写”;九年级,使学生“能写”。
七年级,让学生“乐写”
刚进入初中的新生,在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其基础参差不齐、学情千差万别。单就作文而言,80%以上学生存在着“怕写”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是心中无话可说,或是少有话说。面对这一尴尬境地,我的策略是:
1、话语激励,晓之以理。大胆而简单的鼓励学生: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了。意在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即是作文了。
2、保证数量,写足字数。除每单元必写必训练的写作内容外,要求学生每周练习两篇自由习作,题目自拟,内容自定,字数不少于500字(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较轻,这样的训练量完全可完成)。意在保证训练量,写足字数。
3、不设置作文讲座课。教师看到学生有话说了,尤其是过去只能写只言片语的同学,通过练习也能写出500字以上的习作就给予表扬肯定,在文面修饰、选材立意上不作特定要求,纯理论的写作指导一概不涉及。意在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先让学生“乐写”。
4、作文的批阅,重在疏通句子,纠正错别字。无论是教师独立批阅,还是在自习课上学生交叉相互批阅,强调的是句子要通顺,不写错别字,书写要整洁。意在训练学生说一句通顺的话。
整个七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是: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让学生乐写、爱写。
八年级,使学生“会写”
通过七年级的教学,学生有话说,言之有物,感觉到作文并不难,开始乐于写作文了。可是只有内容,不讲文面修饰、不讲技巧的作文算不上是一篇规范的作文。怎么使学生“会写”作文,我的策略是:
1、从每周6节语文课中抽出1个课时,作为专门的作文讲座课,意在理论指导上帮助学生入“规”,踏上规范的写作道路。
2、除每单元必写必训练的写作内容外,每周练习一篇作文(较七年级学生其他学习任务加重,作文的训练量应减少,重在提升质量)。要求学生在标题、开头、结尾、语言、形式5个方面,依照教师的点拨指导在写作质量有所提升,意在使学生明确“会写”的努力方向。
标题。虽然文章的好坏不能单以标题而论,但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得拟一个好题目,让文章的眼睛靓起来。如:引用流行歌曲拟题,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拟题,套用流行语拟题,借用成语拟题等。
开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文的开头,应简洁、生动、精彩,快速地点题,切忌拖泥带水、绕山绕水、半天不点题。如:或是引用名句开头,起点高远;或是排比开头,气势磅礴;或是抒情开头,生动感人;或是题记开头,揭示主旨;······
结尾。结尾要做到照应深化。如:揭示主题式结尾、排比式结尾、号召式结尾、抒情式结尾、引用式结尾等。
语言。整篇文章的语言都神采飞扬不客观,但文章通篇的语言都平淡是大忌。在适当的地方让语言“美”起来,可以为作文增色不少。如: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句式灵活多样、长短变化、整散结合,巧用修辞格等。
形式。作文形式多样化、有创意,新颖独特的形式有助于提升作文的品味。常用的形式有:日记式、书信式、题记式、镜头式、小标题式等。
3、八年级的作文讲座就围绕以上5个方面进行。教师讲透某个方面的某个点,随即布置作文练习,要求学生掌握这个方面的这一点。每次讲座与学生的每次练习只侧重于一个点,相应地,学生习作的批改讲评也就侧重于该点,让学生在点滴的指导和训练中慢慢“学会”写作文。
九年级,使学生“能写”
通过七八年级的努力,学生在写作上达到了“乐写”、“会写”的目标。从表面上看写足了字数,是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了,但文章的审题立意、内容的主次详略没有得到落实。只追求“形似”而缺乏“神似”的作文不是一篇上乘的作文。怎样让学生“能写”作文,我的策略是:
1、安排1节作文专讲课,每周让学生完成一篇作文练习,教师给定写作的题目、材料、话题,加上相应的写作要求,旨在训练学生不仅“会写”而且“能写”。
2、教会学生审题。审题就是准确的理解题目所给出的要求、规定。如:全命题作文“我成长中的一件事”,要求:写成记叙文,字数在600以上,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审什么?第一,题目要我写什么。“我”限定了写作对象,即自己;“成长中”限定了写作范围,强调了过程,应该是“成长过程中”;“一件”强调了数量;中心词是“事”。总起来看,就是“我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生(遇到)的一件令我难忘(给我启发……)的事”。第二,要求只能写成记叙文;且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人名;字数保证600字以上。
3、教会学生立意,立意就是确定写作的中心。如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__”,对题旨揣摩有高下,补题也就有优劣。“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这样的填题虽然正确,但流于一般。“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这样填题不仅深刻,而且凸现了题旨。“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打麻将”“我学会了吸烟”的填题则错误到底,远离题旨。
4、教会学生选材,确定写作的主次。写作文之前先列出写作提纲,一旦确定了写作的中心,只选与中心密切关联的写作材料,与中心无关或是关联不大的材料一律放弃。可表现同一中心的材料不止一个,但作文过程不能对所选材料平均用力。最能表现中心应祥写,次的必略写。
鉴于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现实性,三年的作文教学各有侧重。七年级侧重于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鼓励学生敢于说话,有话说。八年级侧重于写作的形式要求,规范作文,追求“像样”。九年级侧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促使学生写出上好的作文。三年三个目标,既适用于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实情,也切合于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规律。然而,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三年的训练目标只是相对的独立分开并非绝对孤立地完成,整个作文教学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漫长过程。
山区初中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以上所述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经验之谈。我深知,要想把作文教学再推进一个台阶,仍需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求索。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