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的徐火辉是深圳大学国际考试中心TOEFL与GRE的主考。目前为止,他已出版了3本有关“中国人要怎么学英语”的著作,帮助数十名学生入读英美名校。
然而,细看他的履历,当过兵、做过工人,进华东工学院学过计算机,之后又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心理学,跟英语教学本来不搭界。
“起初,我是为了儿子。”采访中,他坦言。
昨天,在简陋的考试中心办公室里,徐火辉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在英语学习上的探索经历。“英语是‘听’成的。”徐火辉呼吁,国内的英语教学应该摈弃以语法分析和语言知识记忆为纲的教学模式,应该从“聆听经典”入手,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兴趣。
为了孩子
1986年,徐火辉跑遍了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的书店,终于在上海一间不大的书店里,发现了几十本原版英语儿童有声读物。
“都是经典作品。简单的如《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与野兽)》,稍难些的有简化版的《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再深些,有简化版的《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配有磁带,朗读特别棒。”他一下子花掉3个月工资。
徐火辉说,做出如此“疯狂”举动,源自他求学时感到的苦痛。
他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微博)的首届大学生,1978年进大学时已经25岁。读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教材是学校编译的,计算机输入靠纸带打孔。当时,他有一种直觉,一定要读英文原版教材。”
原版教材带来的冲击,至今难忘。记得一本关于算法理论的原版书是从欧几里得的思想开讲的。不是说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来自中国人的智慧吗,易经中的阴阳学说正是二进制的来源吗?原版教材中的新知,颠覆了既有说法,打开了他的视界。
原版书读得越多,徐火辉感到的苦痛越甚:“常常读不懂,二三十遍反复地读,听和说就更不用提了。”有了儿子后,他想,一定不要再让孩子经历这种苦痛!
反复思索后,他决定只引导不教导,让原版儿童有声读物来教儿子学英语。
接下去的事,在徐火辉看来,便都顺理成章了:孩子在学龄前就轻松掌握了英语,15岁“祼考”IELTS得了7分,之后踏上英伦留学 (微博) 路,考入剑桥大学。
远离“歪破”(Warp)英语
帮孩子学好英语后,几年内徐火辉没有再理英语教学的事。直到2006年,有两件事再次触动了他。
一是继IELTS后,TOEFL于2005年也放弃了对语法的直接测验。他认为,既然国际上两大权威英语能力考试都做出了改变,国内一直以来以语法分析和语言知识记忆为主的英语教学方式也该“迷途知返”了吧。但预料落空。
另一件事是,他的妻子在山东临沂开办了一家非盈利的公益性英文学校。怎么教才能不“误人子弟”?
徐火辉回顾当初为儿子摸索出来的英语学习方法,加以系统化,命名为Homer English,中文表述为“原典英语”。
他从诗圣荷马那儿获得启迪:“荷马是盲人,是聆听的大师,西语文化源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他。由此,西方语言普遍具有强烈的声音元素,文字也便发展为表音文字。”
相应的,他想到汉字始祖仓颉:“仓颉的像,有四只眼睛。他奠定的中文普遍具有强烈的视觉元素,文字便发展成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
两种语言脉系的差异,自然导致学习方法的分野。“英语本是强调聆听、强调声音的语言,如果用强调目视这种学中文的方法学英语,不是南辕北辙吗?”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库尔(P·Kuhl)的研究成果给徐火辉以启示。这位曾两度应邀到白宫给克林顿和小布什两任总统讲课的科学家说,初学者听到的外语声音,是被聆听错觉扭曲了的“歪破”之音(歪破为英语“Warp”音译,指“扭曲、曲解”之意)。这个成果,揭示了初学者“听不清、听不懂” 外语的根本原因。
如何矫正聆听错觉?徐火辉觉得,必须回归常识。想想看,婴幼儿怎么学母语?他们几乎都是在聆听了将近一年后,才开口说话,掌握了听说之后,再学习书面语……
“老老实实且自然而然地聆听纯正优美的原版朗诵,并且保持较高的强度,是改变‘歪破’英语的唯一‘捷径’。”徐火辉对此很笃定。
聆听优先,聆听经典
2009年,徐火辉开设了原典英语学习网站,希望帮助各年龄层次的学习者花尽量少的钱学好英语。目前,注册会员已超过3万7千人,来自中国各地以及北美、澳大利亚等地。
所谓“原典”,“原”指的是“充分发挥每个学习者与生俱来的语言自学能力,并在学习中遵循人类习得语言的本原程序——聆听先行”;“典”指的是“在学习素材上,遵循人类语言的经典,强调聆听优质的原版朗诵”。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在于其难,而在于其美。徐火辉坚信:美感,才是战胜遗忘的最有效途径。
“不能先读英文文本,再听;更不能先读中文,再读英文,最后听。”他所摸索出的学习英语程序是:先专注聆听不少于3遍,然后认真读不少于2遍,再欣赏聆听不少于1遍;之后,可依学习需要相应增加听与读的次数。
一位网名为“maomao”的山东妈妈,在论坛中分享了儿子毛毛的原典学习经历。
2012年5月1日起,11岁的毛毛开始听《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系列。听了5分钟后,孩子说,只听出几个词儿,一句也没听懂。Maomao妈告诉他没关系,不要在意是不是听懂了,闭上眼,仔细听,就像听音乐一样。
半年后,Maomao妈用粉红色的字体发布了报喜贴:昨天孩子对我说,要是每天不能听英语,我就没法活了。妈妈,谢谢你当初让我听英语故事。
昨天,Maomao妈告诉本报记者:一年来,毛毛听书的时间累计达1000小时以上。仅在刚刚过去的6月,他就听了《City of Ember(微光之城)》系列、《The Underland Chronicles(地底纪事)》系列。他的英文词汇量,已经超过了3000个……
声音,声音,还是声音
一本《徐老师原典英语自学法实践成果》的电子杂志上,列出了徐火辉指导和帮助过的部分学生名单。这37名学生分别来自深圳、北京、上海、湖南和山东,最后被录取进哈佛、剑桥、哥伦比亚、牛津、芝加哥大学等名校。
让徐火辉揪心的是,以语法分析和语言知识记忆为纲的外语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国内的英语教学。这让英语学习成为当代中国少年“强制性的生命伴侣”,也让“聋哑英语”成为当代中国的普遍现象。
“声音、声音,还是声音!” 徐火辉说,这是当代心理学研究得出的语言记忆的普遍窍门。可惜,这个心理学常识,仍被国内教育界所忽视。
“我只希望国人在掌握英语的同时,不沦为当代国际优势文明及群体的‘提款机’,不沦为‘被学习者’。”徐火辉表示。
他倡导英语自学法,不收一分钱。“我的理想很简单,只想探索一种有效、有趣的英语学习法,别无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