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依据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弊病,尽可能地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等方面的功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尝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重新评价。我们的重新评价并不是延续过去的“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法,而是在新的评价体系上的研究和探索。
二、实践探索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学生渴望教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给予积极评价,教师也应当给学生一个正确评价,尤其是探究活动,更要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探究活动往往是分小组进行的,在分组的情况下,会出现积极参与者、消极被动者甚至偷懒者。因此,在教学策略上我们有计划地将小组成员编号为A、B、C、D,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并适时轮换。评价的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间的互相攀比,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大胆尝试对学生进行“档案袋”评价。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档案袋,档案袋外附上学生的照片及其他小资料,档案袋内存放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的报告,以及平时课堂活动中的发言情况和表现,参加各项活动的记录和照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
我们的“档案袋”评价标准是:
(一)课堂活动中的表现:(10分)
1.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在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思维活跃。课堂纪律好,没有违纪现象。(10分)
2.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在课堂活动中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思维活跃。课堂纪律较好,偶尔有违纪现象。(8分)
3.学习态度较端正,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思考,思维活跃,但不经常发言。课堂纪律好。(6分)
4.学习态度较端正,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思考,但不经常发言。课堂纪律较好,偶尔有违纪现象。(4分)
5. 在课堂活动中,不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但课堂纪律较好。(2分)
6.在课堂活动中,不能积极思考,不能认真学习,经常扰乱课堂纪律。(0分)
(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20分)
1.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探究目的,并且组织全组成员做好分工合作,带领本组同学认真进行观察、记录、检测。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新发现和新见解,而且逐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获得知识。(20分)
2. 有较明确的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做好分工合作,认真进行观察、记录和检测。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逐步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获得知识。(18分)
3.有较明确的探究目的,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在同学的帮助下,逐步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获得知识。(15分)
4.有较明确的探究目的,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在同学的帮助下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10分)
5.能参与探究活动,但在同学的帮助下不能独立完成。(5分)
6.不参与探究活动。(0分)
(三)实验操作水平:(20分)
1.能够独立、规范地操作,并且能根据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20分)
2.能够在同学的帮助下规范地操作,并且能根据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15分)
3
能够在同学的帮助下规范地操作,得出实验结果。需要在同学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10分)
4.能够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5分)
5.不能完成实验操作。(0分)
(四)基础知识部分: (50分)
评分标准参见卷面。
三、研究反思
在新的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了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制定的评价方案显现出它的积极性。例如,我们的评价方案制定的比较全面具体,对学生的每个方面的发展都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了解自己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历经一年的实践中,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了很高的热忱。这份学习的热忱不仅体现在平日课堂的学习中,甚至体现在课余时间内。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评价方案也显现出不足之处。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在这方面如何进行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呢?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