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哈尔滨中考:语文名著题今年新增“五小名著”

阅读:185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4/19 11:23:36
分享到:
记叙类阅读注意整体把握
记叙类阅读是三段现代文中最易扣分的文体阅读。它考查的角度极广,既考查整体文本的把握,又考查对内容、语句的具体分析,还要关注文体特点,题型既有限制类,又具开放式。考生要善于辨析,去伪存真,寻觅最佳答案。答记叙类文体阅读题应注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议论文先弄清中心论点
中考答议论文阅读题,首先应具备提取中心论点的能力。应该先弄清中心论点的位置,或是文题、或在文首、或在篇末,有时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几年中考议论文第一题大多是此题型。
其次要辨识论证方法及作用:如2009年哈市中考题的第24题就是此题型。此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辨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一般是证明段中小论点或文中的分论点,有时也能进一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答题时要注意瞻前顾后思考问题。
第三板块:作文
今年中考首增命题作文
近年来,哈市作文一直是二择一的模式。即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择一行文。“二选一”模式在哈市进入2000年以后的中考考场上已多次出现,此种模式的优势是: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自主权,便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活水,让学生的创作个性得到充分张扬。2011年考试说明加入了命题作文的内容,命题由“二选一”模式变为“三选一”。
命题作文的审题6招
针对今年新增的命题作文命题模式,考生审题时可以使用以下6种方法:
一是大题化小。有些题目,看似很大,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审题时就要将其化小,变具体。如《真情》,可细化为谁对谁的真情,是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还是母女之间的真情。
二是小题化大。有的题目,看似很小,但一经变大,内容就丰富了,往往能写出很有深度的文章。如《餐桌》,可以通过餐桌的变化,折射人民生活水平;当然也可以反映餐桌上的浪费现象,以警醒人们浪费可耻。
三是由表及里。由表及里即透过题目的字面意思深刻理解题目的实质含义。如题目《凡人小事》,可写一个极普通的人,甚至是卑微的人,所做的事也是极不起眼的事,但却表现出伟大的人格,于细微处见精神。
四是由此及彼。所谓由此及彼,就是由这里想到那里,由这件事想到那件事。如《父亲的背影》,通过儿时父亲的背影与现在父亲微驼的后背的对比,想到自己十几年来父亲风雨无阻接送自己,温馨、亲情油然而生。
五是抓准题眼。题眼就是题目上关键的字词。如《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一个独特的课堂。
六是明确选材的范围。如《在温暖的集体中》,题目就对所选材料的范围作了限制;《同窗二三事》,就对选材的数量做了限制。
记叙文应追求“三美”
环境之美。记叙文主要是以记人叙事为主,一篇好的记叙文可以设置一些背景描写,人物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就能把人写活,而事情的发生也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才更为生动,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感情。记叙文的背景就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交待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联想之美。记叙文行文的思维要善于发散,思维要不受时空的限制,比如老舍写《济南的冬天》,为了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联想到了伦敦冬天的多雾,很少见到日光,联想到热带日光的毒,这种联想让思维瞬间发散,思维由济南到伦敦,再到热带,空间变换感特别强烈,能很好地显现济南的秋天气候特点。
细节之美。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魅力是可以创造“滴水之冰可知天下奇寒”的境界。我们课本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孔乙己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的扯平衣襟的巴结相。
议论文应追求句式之美
鲁迅的杂文、毛泽东的议论文,两者议论文的共同特点是句式多样,犀利而深刻,常常切中要害,直逼文章的观点,有极强的说服力,同时读起来又颇有气势和力度。因此,议论文行文中可以加入的句式很多,如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对偶句、双重否定句、祈使句等,这些句式的加入会使考场作文颇有气势和节奏感,读起来气韵浑厚,让人心潮澎湃。排比句的加入,可以显现作者丰厚的知识底蕴,行文的气势也非一般句式可以比拟。学生的考场作文可以加入排比举例、排比引用、排比比喻、排比说理等等,有意识的这样做,可能你的考场作文就是匠心独运的。
最后阶段应每天积累写作素材
考生上考场最忌讳的是无米下锅,这主要是积累不够。这几十天的时间,要坚持每天读读报纸,了解本埠或国际国内大事;条件允许每天上网十分钟,浏览时事新闻;有恒心者坚持写几十天日记;也可以读读感动中国的名人故事;翻翻《上下五千年》读本。做点名言故事,名言警句、成语、诗句的积累,坚持几十天后,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
12
     来源:网络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