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中考地理复习经验总结

阅读:249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8/31 9:14:52
分享到:
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九年级的复习环节,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环节。我们分两个阶段,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一、春节前,也就是九年级上学期,集中全力复习教材。首先是理清脉络,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地理中考面临四本书的复习,很多知识在课本中分布较为分散,有的考,有的不考。学生在复习时我们首先把握课本的整体脉络,以图表的形式理出知识结构框架,构建复习的整体概念。将中考的知识点制成完备的知识题纲,以便学生方便的掌握这些。春节后,就是九年级下学期,以做模拟题为主。加强读图、用图能力方面的训练。结合中考指导,查漏补缺。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复习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训练,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基本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地势等一定要牢固掌握。读图的同时还要把基本知识点与图形有机地结合,提高从地图、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参照中考指导对考点内容和要求做全面、大致地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在初一、初二时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对于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要了解清楚,这样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备课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当年的《九江市地理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把握知识和能力要求,使复习有的放矢。
2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倡导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人地关系等实际问题。复习时以课本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做题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
3宏观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地理主干知识,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
4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规范、严谨。课上用规范性语言教学,引导学生用规范性地理术语表达地理知识,包括规范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5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有用地理,留心观察,提出问题,关注身边及国家大事。
6把握热点问题,加强实际应用.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始终是中考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命题材料多取材于新闻报道,时事动态,各种数据等资料,命题的地理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围饶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触及较多。如在去年中考中就涉及到了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造成的问题。我们还通过搜集资料,专门分析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
二、中考前的五月份,我们结合历年中考阅卷分析和学生的反馈,认真分析地理答题失分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前指导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
2、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3、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4、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
5、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
6、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lightlysweet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