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讲解的过程中应恰当、灵活地运用"停顿"来控制节奏。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考虑的时间。。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如果对数学问题用"连续"不间断的语言讲下来,则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
例如:“初一(2)班现有学生49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3,初一(2)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对这样的应用题,可先给出一种解法,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教给所有解法。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可以找出多种解法。
解法一:4+3=7 49×4/7=28(人)……男生
49×3/7=21(人)……女生
解法二:4+3=7 49÷7=7(人)
7×4=28(人)……男生
7×3=21(人)……女生
解法三:先求出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再求男、女生各多少人。
3÷4=3/4 49÷(1+3/4)=49×4/7=28(人)……男生
28×3/4=21(人)……女生
再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和方法说出来:解法一是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法二是用归一法;解法三是用分数解。这样的教学,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机会,在“想一想”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数学教学语言要能展示感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必须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信其言”。
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饱含真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六、力求幽默风趣
1.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的语言变得风趣、诙谐,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教师的一句妙语、自编一个顺口溜,会让学生在一笑中放松紧绷的思维,在品味中调动积极思考的弦索。
例如我们在教过平面图形后说世界上的图形千千万万,端端正正数正方形,四平八稳显端庄;上窄下宽是梯形,脚儿蹬开,有如钢梁铁架;扭腰变态是平行四边形、不是东倒就是西歪;身材苗条是长方形,横也顺眼竖也好看,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那么我们看它美在何处?这样教师就会轻而易举地把数学引入了正题。
2.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
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解题思路。笔者上学时的中学老师针对很多学生阅读、理解题意不完整的情况,有一次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3、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笔者上大学时老师针对几个同学相互抄袭作业,担心他们没有真正掌握,就分别拿出几套题,说道:"某某几位同学,恭喜你们被选中参加学校的单科比赛,给你们每人一套题去做准备"。那几名同学的自尊得到了维护,很感激老师的做法,心悦诚服的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以后再也没有相互抄袭过。
七、有时还可用无声语言
1、表情语言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 ,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 都感到 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2.手势语言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象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过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 (1)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3)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 (4)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 “ 出其手若出其心 ” ,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八、渗透符号化思想
数学符号在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面对一个普通的数学公式:S=2πr,任何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无论他来自地球的哪一方都知道它表示的意思。
在一个简单的不等式:3+□<8中,对小学生来讲,“□”可以说表示许多个数(0、1、2、3、4),对中学生来讲,可以说是表示无数个数(0≤□<5),再将“□”用字母替代,学生便可看出:用字母表示数,这一个小小的字母却能代表这么多的数。我们能深刻体会到:符号以它浓缩的形式,可以表达大量信息。同时,运用符号化思想还能大大简化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思维的速度,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但是对中学生来说运用符号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是因为符号化有一个从具体——表象——抽象——符号化的过程。为此,必须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