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 3日凌晨1时,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完成了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一步跨越--“太空之吻”,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奠定基础、积累经验.2012年5月16日傍晚,神舟九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飞船将在轨飞行十余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这一新闻热点就成了2012年中考物理命题的热门话题,天宫一号接二连三“飞上”了许多省市的中考物理试卷.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超过二十个省市的中考物理试卷上出现了以神舟八号或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为背景的试题.这体现了中考物理试题与社会、科技紧密联系的趋势.这种试题立意新颖,具有起点高,落点低,区分度好的优点.还能起到引导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科技进步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考题多数以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前或对接后的相对运动情况为切入点,涉及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等方面进行考查.但笔者同时发现,有些中考试题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让这个科技热门试题显得很不科学.
例1,【宜宾·9】 “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沿同一方向运动,并且“神州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最后实现连线,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神州八号”飞船是以 为参照物,其中速度较大的是 .(填“神州八号”飞船或“天宫一号”)(标准答案:天宫一号 神州八号)
该题的表述让人摸不着头脑:首先,“‘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沿同一方向运动,并且‘神州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这句话的含义是:以地球(或其它天体)为参照物,两者都是运动的,而且都在同一方向运动,但由于神舟八号的运动速度略大,导致两者的距离越来越小,实现缓慢靠近.怎么就能够“由此可知”:一定要说“‘神州八号’飞船是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呢?其次,既然命题者想让‘神舟八号’飞船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就不能比较‘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运动速度,只有以第三者为参照物的时候,才能比较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
因此,该题比较恰当的表述是:“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沿同一方向运动,并且“神州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最后实现连线,如图2所示,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其中运动速度较大的是 .(填“神州八号”飞船或“天宫一号”)
例2(安徽·1)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笔者注:与例1选图相同】.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标准答案:静止)
据相关资料:质量为8吨的“神舟八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逐渐向8.6吨的“天宫一号”靠拢,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才正式开始.对接过程中和对接后,“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才是以相等的速度绕地球飞行.试卷上选用的“对接示意图”表示的是对接碰撞前“神舟八号”追 “天宫一号”的情形,而题目却表述为“对接示意图”.此时,二者的运动速度肯定是不相同的,导致考生感觉很迷惑,甚至干扰学生正确答题.所以,题目选图应该和题目的文字表述一致才好,避免图文不符的情况出现(如图3所示)。
附:.jpg)
2012年四川宜宾中考物理试题扫描版第9题截图
2012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扫描版第1题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