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考,考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可能提高成绩?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第三中学历史教研组长刘颖,为考生最后的冲刺复习、答题支招。
三个层次的学生巧复习
第一层次:平时成绩在95分以上的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比较好,没得高分主要是个别基础知识出现遗漏点、有个别易混易错题、答题细节出现了问题。如审题能力欠缺,应放慢速度注意寻找题中的关键词语、有效信息;如因错字丢分,就在易错字上下功夫,注意书写练习;如方法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在做题时,应该注意训练,尽快提升能力,掌握良好的答题方法。第二层次:平时成绩在80—89分的学生,最突出问题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应该以背知识点为主,掌握教材中基本的知识体系,制订背提纲的计划,用填充题来考查背的效果,筛选出不会的,重点记忆,再筛选,再记忆,周期性的循环,会有个量的飞跃。第三层次: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下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牢固,现在就要给自己制订计划,把仿真、综合两本试题做好,只要知识点从这里出,能保证不丢分。
书里抓重点
第一类是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抓点一般多以选择、识图出现,偶尔也会出现在材料和探索题中。中国古代史,如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重点知识有甲骨文、扁鹊、屈原,应掌握的点有甲骨文。1、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字;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扁鹊识图:1、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2、他总结出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屈原识图:1、战国时期的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他的。世界古代史以去年考点为主。
第二类是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要点面结合,如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要掌握面的内容,包括领导人、时间、地点、指导思想、结果、历史意义,另外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如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世界近现代史的重点课有九年级上册的10—14课、18—21课,九年级下册的3—4课、6—7课、9课、14—17课。
历史答题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审题。审题一定要仔细,注意题干的变化,仔细从题干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答题时注意细节。如图说历史题,外国人名与姓中间的连接符号;艺术作品、文献的书名号等;答题要规范、条理性要强、不要落题、字要工整、书写要规范,避免因字迹不清晰丢分;答完以后,一定要检验题的答案是否准确,涂卡是否准确,有无遗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