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回顾新中国海军发展历程:在战火淬炼中挺进深蓝

阅读:41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5/31 14:33:52
分享到:
2012年9月25日,初秋的清晨,大连造船厂,朝霞给中国第一艘航母镀上一层金色。上午10时许,阳光和煦,风平浪静。航空母舰悬挂满旗,舰上官兵精神抖擞,分区列队。大连港上空奏响了雄壮的国歌。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宣布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这是一个令亿万中华儿女骄傲的时刻。从此,人民海军在走向深蓝的万顷碧波中掀开具有里程碑的一页,在盛世华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现在的“辽宁”号距形成实战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有着分水岭的意义,将产生全方位且深远的历史影响。这将会彻底改变中国海军自成立以来以近海型兵力建设为主的现状,将建设的重点转向远海型,从而拉开了中国建设蓝水海军的序幕。短短64年,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近岸走向近海,从黄水挺进深蓝。
  白马庙诞生
  1949年,谷雨时分,长江北岸的苏中小县泰州,正是青苗青菜花黄的季节。这时,河堤上匆匆奔来一队骑马的军人。马奔如风,蹄声得得,地上腾起一片如浪的黄尘。这群黄衣骑手,就是张爱萍和他率领的组建人民海军的同志们。马队向着白马庙村方向疾驰而去。
  其实,早在1948年12月,毛泽东主席就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商量了组建人民海军的事。他们回顾一百多年来外国列强大多从海上入侵中国的历史,历数了在解放战争期间由于没有海上武装力量,致使国民党陆军残余部队多次在国民党海军和美国海军掩护下,从海上逃跑的事实;分析了即将出现的国内外阶级斗争新形势,及时提出了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建立人民海军的设想。他们的这个设想,写进了1949年1月8日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决议中。这个决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这以后,毛泽东主席在多种场合,重申了建设人民海军的决心,并指示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尽快在渡江战役前后,先把华东区的海军组建起来。
  渡江战役前夕,守长江的国民党第2舰队酝酿起义,这为华东军区海军的筹建带来了契机。4月23日,我军解放南京,红旗插上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就在这时,张爱萍正式接到由前委会发来的关于成立人民海军的指示。下午1时30分,张爱萍召集参加海军组建工作的13名同志,洪亮宣布前委会的决定:“今天,194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第一天!”张爱萍接着说,“从中国的历史经验看,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大规模的侵略,也大多来自海上。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手中如果没有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没有稳固的海防,新生的人民政权也难以巩固。因此,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提出要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的任务。在蚌埠期间,陈毅司令员向我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要三野组建人民海军。现在,在座的13位同志,就是人民海军第一批报到的成员!”就这样,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
  人民海军诞生之初,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一是缺装备,二是缺人才。海军不同于陆军,它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无论是舰艇的制造、维护还是驾驶、管理,都需要技术的支撑,同时,舰艇列装后要形成战斗力,更需要广大海军官兵的不懈努力。人民海军诞生时,拥有的装备基本是从国民党海军第2舰队起义官兵中接收的25艘舰船,45艘小艇,并从上海等地接收了“接5”、“接12”、“接13”、“538”及“江流”等10艘舰船。虽然看上去初具规模,但这些舰艇大都十分老旧,相当部分舰艇已经不堪使用,有些舰只徒具空壳缺乏武器装备。即便如此破旧不堪的海军装备,由于国民党空军的轮番轰炸袭击,又有部分舰船被击毁或被迫自沉江中。除了缺装备外,人才匮乏也是摆在人民海军面前的难题。众所周知,人民解放军的基础本是靠脚底板运动的陆军,从井冈山走到延安,从未有过水战经历。即使是百万雄师过大江,也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水面作战。所以,海军对我军而言是个新生事物,建设人才几乎为零。因此,为迅速使新生的海军形成作战能力,我军从陆军部队中抽调了部分同志加盟海军,同时积极做好原国民党海军官兵的团结教育工作,共襄大业。经过艰辛努力,在人民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年轻的人民海军已经拥有了三个舰队(相当于支队)的规模。与此同时,1950年4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海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从此,点燃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海疆、开拓海洋事业的火炬。
  战火淬炼
  1954年5月,国民党军在加强各岛防御的同时,加速与美国商谈“共同防御”问题。美国在朝鲜战场停战后,企图继续利用我国领土台湾、澎湖制造两个中国,以便把台湾纳入其“西太平洋军事安全体系”之中,在西太平洋沿岸构筑一道半月形防线和包围圈,对我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台湾当局企图借美国的援助阻遏人民解放军进一步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为粉碎美蒋“共同防御”阴谋,进一步改善浙江沿海对敌斗争态势,锻炼和提高三军协同作战能力,并为继续解放沿海岛屿和最后解放台湾创造条件,军委批准华东军区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1955年初,浙东沿海,寒风料峭。陆海空三军在大猫山登陆演习顺利结束,进攻一江山的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就绪,我已基本掌握作战海域的局部制海制空权,只要有适合三军行动的天气就可以发起进攻。1月18日上午8时,海军航空兵杜-2轰炸机一个大队,在大队长马连成带领下,轰炸了大陈敌指挥部、炮兵阵地及其他重要军事目标,拉开了攻占一江山战斗实施的序幕。中午时分,海军航空兵及海军舰艇对一江山实施直接火力准备,为登陆部队扫除障碍。14时30分,登陆输送队登陆兵突击登陆时,海军航空兵又在大陈岛以北进行空中掩护。登陆部队上陆后,仅35分钟就抢占了主峰,迅速向纵深发展,17时35分全部攻占了一江山岛。19日2时,敌全部被肃清。一江山登陆战役是我军首次诸军种的联合作战,规模虽然不大,但却体现了现代登陆作战的基本形式和组织实施方法。此次战役人民海军共出动46艘护卫舰、炮舰和护卫艇,紧急组建4个登陆运输大队共148艘各式船艇,与陆、空军部队密切配合,打出了人民海军的威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南海海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重要的的战略地位,受到周边国家的觊觎,并趁我文革内乱无遐顾及之时,对我南海各岛礁提出主权要求,侵占一些岛屿,而且愈演愈烈。从1956年至1958年,南越西贡当局先后侵占我西沙群岛永乐群岛的珊瑚、甘泉、深航和金银4岛。后在中国政府的抗议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被迫撤走了侵占甘泉、深航和金银岛的军队,但仍保留对珊瑚岛的侵占。1959年2月,南越海军炮艇多次侵入西沙群岛的宣德群岛抢劫我渔轮,抓捕我渔民,撕毁我国旗,并宣称西沙群岛是南越“不可分割的部分”。为维护西沙主权,保护中国工人和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政府决定由海军南海舰队组织西沙巡逻编队,实行海上巡逻并视情建立军事据点。1959年3月17日,由“南宁”号护卫舰、“泸州”号猎潜艇组成的巡逻艇编队,首次赴西沙宣德群岛巡逻。
  1974年1月15日10时,南越海军“李常杰”号(舷号16)驱逐舰侵入西沙永乐群岛,13时50分对甘泉岛上的中国渔工和中国国旗开炮。16时,南越16号舰上的7名武装人员乘小艇企图登上正在进行捕捞作业的我渔轮,我渔工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使其未能得逞。16日上午,南越海军陆战队15人又从16号舰换乘小艇,在我永乐群岛的金银岛登陆,占领了该岛。17日,南越海军又增派“陈庆瑜”号(舷号4)驱逐舰与其16号舰会合,14时20分,27名海军陆战队员换乘小艇,在我西沙永乐群岛的甘泉岛登陆,强行驱赶在岛上的中国渔工,掠走悬挂在岛上的中国国旗。18日,南越海军又增派“陈平重”号(舷号5)驱逐舰和“怒涛”号(舷号10)护卫舰入侵永乐群岛,在永乐环礁的泻湖中冲撞我402、407渔轮,将407渔轮驾驶台撞毁。南越当局在西沙展开一系列行动,企图试探我方态度,固守已占岛屿,并继续侵占我永乐群岛的其他岛屿。对于南越海军在西沙的挑衅行动,我国政府极为关注。中央军委及时指出,“西沙斗争开始了”,并明确规定对南越西贡当局的斗争政策。1974年1月17日至20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舰艇编队和航空兵,协同陆军和民兵,对入侵我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破坏我渔业生产,炮击我巡逻舰艇的南越西贡阮文绍集团军队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经历支援渔民斗争、掩护守岛民兵作战和反击敌舰袭击、输送和掩护陆军登岛作战3个阶段,击沉敌舰一艘,击伤3艘,粉碎了敌人的军事进攻,并乘胜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次西沙自卫反击战是在远离大陆的条件下,有海军(包括舰艇和航空兵)、陆军、渔民和民兵参加的协同作战。作战规模虽不大,但是连续作战,持续时间较长,战斗形式复杂多样。我为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士气高昂。参战部队和渔民、民兵团结一致,奋勇作战。在战斗打响后很快就压制住了敌人,基本上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20世纪70年代初,我南沙海域发现大量油气资源,从此,南沙群岛成为周边国家垂涎染指的对象。1970年至1980年菲律宾先后派兵占领南沙东部从费信岛到司令礁9个岛礁。1975年至1978年越南先后派兵占领南沙西部从南子岛到安波沙洲等27个岛礁。1977年至1979年马来西亚先后占领南沙南部从南海礁到康禄礁等9个岛礁。1980年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也相继宣布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针对南沙复杂的形势,1987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发言人重申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1988年5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又发表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问题的备忘录,表明西沙、南沙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领土。
  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14次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年会,通过了《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确定在全球建立200个海洋气象观测站。其中,委托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大陆沿海3个,西沙与南沙各建1个。南沙群岛的观测站序号为第74号海洋观测站。当年4月,中国政府组织勘察选点,经多方比较,最后确定在南沙群岛中部偏西处,两条航线的交会点永署礁,为建立第74号海洋气象观测站站址。为保证永署礁建站顺利进行,1988年1月开始,中国海军舰船编队先后对该岛海域进行巡逻警戒,并进驻其周边有关礁岛,包括永署礁南面尹庆群礁中的华阳礁,东面九章群礁中的赤瓜礁和东门礁,东北面郑和群礁的南薰礁,中业群礁的诸碧礁等。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要求,在自己传统海域的永署礁,建立海洋气象观测站,以及进行的中国海军正常巡逻和进驻部分岛礁的军事行动,越南当局无理指责“妨碍了越南船只的航行,侵犯了越南的主权”。越南当局为此破坏我对永署礁观测站的建设,进一步加速了入侵抢占南沙群岛岛礁的步伐。1988年一二月间,越南武装人员先后抢占了永署礁周围的西礁、东礁、日积礁、大现礁等5个礁盘。越南的夺礁行动,呈现出迅速扩张的势头,导致南沙局势日益紧张。
  1988年3月13日14时25分,我502号导弹护卫舰施放小艇,组织人员登上赤瓜礁,对礁盘水文地质情况和沉船位置进行勘察,并插上中国国旗。3月14日6时,越南海军604号运输船不顾赤瓜礁已有我人员驻守,并树有国旗,强行放下1个浮排,装上大批架设高脚屋的设施,向赤瓜礁上运送,至7时30分,已有43人上礁,并插上两面越南国旗。我502、531两舰也有58人上礁,用越语喊话:“这是中国的领土,你们立即离开。”越军不听,双方越走越近,形成对峙局面。这时1名越军士兵向前走了几步,将一面越南国旗插在我军队列面前,531舰班长杜祥厚等4人向前靠近越旗,一手拔旗,一手与越军护旗人员扭打,反潜兵张清赶上收缴了越旗。另一越军见状端枪瞄准张清,502舰副枪炮长杨志亮眼明手快,用手抓住越军枪管栓,越军于是开枪,打伤了杨志亮左臂。由于越军打了第一枪,我登礁人员立刻开枪还击,并后退与敌拉开距离。越南海军604船见礁上战斗打响,即以重机枪向我礁上人员和我502舰扫射,我502、531舰立即还击,射击约9分钟,敌船中弹起火,迅速沉没。8时57分,礁上越军举起白衬衣,表示投降,我即停止射击。至10时30分,我海军登礁人员全部撤回舰上。此次赤瓜礁海域作战,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型舰只首次在远离大陆独立进行的自卫战。在作战思想上有上级明确的方针政策,总结了西沙海战的经验,在兵力对比上我占有绝对优势;针对南沙斗争任务,制订了相应的预案和对策,思想准备充分;我3艘战舰虽分别属于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但在作战行动中能密切协同,相互支援;指挥有力,能及时抓住战机,采取果敢行动;航海技术保障较好,在作战海域多暗礁浅滩的环境下,没有发生触礁、搁浅等事故,保证了作战任务完成。这些都表明我海军已初步具备了在中远海海区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