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点拨: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我们无论在哪里,母爱都如影随形;有母爱陪伴的我们是幸福的,请珍惜这一份至真至纯的亲情。
适用话题:母爱、陪伴、无言的爱、珍惜亲情等。
历史 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牙的琴声,激越之处,便说浩浩乎志在高山;当听到琴声回转千叠处,便说荡荡乎志在流水。于是二人成了莫逆之交。后来,子期因病而死,伯牙悲叹没有了知音,便摔了他珍爱的琴,再不弹琴了。
一句话点拨:伯牙摔琴因一段友谊佳话而流传千古,让我们认识到:友情可贵,知音难觅。
适用话题:友谊、知音等。
名人 邓小平赡养继母
邓小平对自己的继母夏伯根特别敬重和爱戴。四川解放后,邓小平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45岁的他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邓小平调到中央工作后,她把继母一同带到北京。邓小平夫妇待她如亲母,从不分你我,在饮食、卫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照顾得老人十分周全,使她晚年心情愉快。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邓小平为了照顾卓琳的身体,又不肯让年事已高的继母再承担过重的家务,便独自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脏活他都亲自干。
一句话点拨:不管世事变迁、地位改变,伟人始终怀着一颗真诚的孝心,值得我们敬仰。
适用话题:孝顺、真诚、坚持等。
鲁迅探望老师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一句话点拨: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鲁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尊师的美德。
适用话题:尊师。
每日一练
是谁在天冷的时候叫你添衣服?是谁在你离家的时候偷偷地抹眼泪?是谁在你失意的时候给予你安慰?……一路有爱的陪伴,我们才感受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美好!请以“只因有 陪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①补齐标题;②写出真情实感。
构思导写:此题意在说真话抒真情。在选材立意上,宜选取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可贵的真情、有益的启迪、向上的力量,切忌选材俗套陈旧,说大话套话;在布局谋篇上,可以采用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切忌叙事蜻蜓点水,抒情议论空泛肤浅。(来源:《语文报·中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