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祖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我们也同样离不开祖国母亲的怀抱。爱国,就是指对祖国忠诚热爱,关心祖国命运前途,为祖国独立、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前仆后继、鞠躬尽瘁。爱国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行动,同时更是一种思想,这个主题下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同学们写作时如能恰切联系国家、社会,展示自己广阔的视野和关注现实的勇气,便有望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备考时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热门素材
名人 吴玉章两次力争挂国旗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到日本一所学校里读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被他国看不起,1904年元旦那天,学校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可是唯独没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中国学生找校方负责人提出抗议,要求校方立即向中国留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并悬挂中国国旗。10年以后,吴玉章已成为一名革命家。有一次,在日本轮船上,看到挂起的万国旗上仍没挂中国国旗,他毫不犹豫地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义正辞严地提出抗议。船长见中国人这样爱国,又这样心齐,忙赔礼道歉。吴玉章凭着一腔爱国热忱,两次替祖国挽回了尊严。
一句话点拨: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在公共场合,维护国旗就维护了国家尊严,也就维护了个人的人格。
适用话题:国家尊严、国家与个人等。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决定到国外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地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之后,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即使不能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但至少要把他的心脏带回去。最后,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回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
一句话点拨: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心愿,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适用话题:遗愿、眷念祖国、叶落归根、永恒的爱国主题等。
历史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怀王小儿子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