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更加注重艺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动听的,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象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过去。”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认为:“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地理教师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准确而精练,通俗而幽默,生动有趣。发音要清晰,表达要流畅,手势,体语必须适当适度,这样的语言还要富有节奏感,才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地理课堂语言既要符合科学性,有要具有地理特色,还要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用清新,优美,幽默风趣的语言步步引导学生,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以培养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有轻有重,抑扬顿挫,推起学生一个又一个的情感浪潮。
引用诗歌,巧用成语等语言教学艺术,做到了旁征博引,就会起到妙趣横生的好效果。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使学生加强地理知识与其它知识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土壤》一节中“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时,可用“落叶归根”这一成语,也可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又如在学习长江流域的梅雨时,引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形象描绘此时节的景象。再如在学习高二选修一册《旅游景观的欣赏》时,可引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诗句形象地描述景观的欣赏要选择适当的观赏位置。
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导趣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实行单向讲授,实行“你讲我听”,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其认识活动只能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去感知,别人是代替不了的。教学过程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善于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选修二《城市新区的发展》有一知识点“宝钢工业布局”,可提问“上海既没有丰富的铁,又没有丰富的煤,为什么要在宝山建设钢铁厂而我们怀化没有呢?”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出上海建设钢铁基地的区位因素。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就能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习地理的能力和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形成学生对地理产生爱学、乐学的良好氛围,进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出来。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手段,也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增加学生感知地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更生动、更形象的认识,形成更深刻、更持久的记忆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因而对地理的兴趣就会渐渐增加。
例如高一必修上册《地球的运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中学地理一个最大最大的难点,可以这么说:得“地球的运动”者得“地理”。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利用制作的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晨昏线、黄赤交角等等内容用动画形式体现出来,使抽象内容变得更直观,有得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就更明显,这样的教学,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去,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努力探求地理知识的一种良好氛围。既能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开展地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适当开展地理课堂竞赛,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地理竞赛必须慎重、适量,要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竞赛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当,竞赛后要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防止学生产生自卑感和优越感。课堂竞赛形式要不断变换,切不可老是教师问学生答,搞模式化。可采取分小组进行必答和抢答的竞赛;或由A组学生提问,B组学生回答;或由教师提供材料、思考题,学生展开辩论等,通过竞赛活动,使学生强化有益的动机、克服有害的动机,学会积极、快速的思考。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集体的协作,学生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会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不断巩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因此,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应结合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外活动。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纷繁复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因而对其充满了新奇的感觉。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去实地观察、分析、研究,从而使学生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入一种崭新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积极投入各种地理活动之中。这样就能发挥他们的长处,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有了自豪感,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地理观测、地理野外考察、地理调查、地理教具制作与小发明以及地理游戏等。其中地理游戏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地理课外活动。它寓地理知识和技能于学生的娱乐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这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地理游戏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地理拼图、地图旅行、地理知识和技能竞赛、猜地理谜语等(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其中不少学生认为,猜地理谜语是学习和巩固地理知识、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较好的有趣的地理课外活动。通过猜地理谜语,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还可增长知识、培养情操,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巩固。
本人特弄了一台DV,几个地理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去校外进行野外考察,例如考察河流的水文特征、土壤的剖面结构、岩层的地质构造、植被的生长特性等等,把每次考察的过程摄下来,给每位学生来几个特写,在下次上多媒体课的时候放映给他们看。学生们兴趣昂然,对地理课的兴趣越来越大,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来越高。
总之,要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想方设法从上述三方面下工夫——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枯燥”变为“主动、有趣”,为祖国培养新世纪新型的地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新 《地理教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2. 魏宗宣主编 《中学素质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版
3. 《学校心理学》 全国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材编写组编教科出版
社 1981版
4. 王道俊、王汉谰主编 《教育学(新编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版
初中地理第二册、高中必修上册、高中选修一册、高中选修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