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学生姚敏常旷课去网吧玩电子游戏,班主任老师教育她时,她却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上不上学是我的自由。请对题中观点加以辨析。
答:观点是片面的。(1)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此观点正确。因为,这是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2)上不上学是我的自由,此观点错误。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受教育是公民权利的同时,规定受教育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姚敏的观点,否定了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3)所以在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 有人说:合作必须以公平为基础。请加以辨析。
答:观点是正确的。(1)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率和谐地运转。(2)公平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3)因此,我们要从小树立公平合租意识,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
3、 有人认为:“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请你加以辨析。
答:观点是正确的。因为:(1)真正的公平,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2)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3)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所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我们要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则。
4、 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则。
答:(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①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②但是正义和正义制度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大家都遵守了,才能实现公平,维护正义。(3)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5、 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小云说: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我想怎样行使都行。
小琪说:权利我是想享有的,但义务我想放弃算了。
小玲说:义务嘛,尽自己的力履行就是了,尽力就行!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答:(1)她们三个说法都是错误的。我都不同意。
(2)小云说法错误。公民享有自由和权利,并非不受限制,要依法行使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即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小琪说法错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而公民的义务是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权利可以放弃,而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4)小玲说法错误。公民的义务是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作为公民要自觉履行,不是尽力就行,必须做到: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6、 有人认为: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所以‘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
答:(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
(3)公民享有自由和权利,并非不受限制,要依法行使权利。
(4)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所以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是错误的。
7、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因此说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
答:(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是正确的,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
担者。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3)但不能因此说“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在我国除了劳动权,受教育权等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外,其他的权利与义务是有区别的,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而公民的义务是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权利可以放弃,而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8、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她们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答:⑴作为生育、抚养孩子的父母,关心儿女的身心健康是应该的,但每个公民都有隐私权,未经子女的同意擅自翻阅他们的日记,侵犯了子女的隐私权,是违法行为,父母应该通过合法的途径了解子女的情况,帮助子女健康成长。
⑵子女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具有较强权利意识,值得肯定,但如果以保护自身权利为由,拒绝父母了解自己,帮助自己,则是错误的,也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⑶所以,父母与子女应该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权利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家庭的和睦发展。
9、 在八年级(1)班中,很多同学都有绰号:小田因为跑步很快而被其他同学起了“飞毛腿”的绰号;小刚因为长得矮胖而被起了“武大郎”的绰号;小立因为数学特别优秀而被起了“计算机”的绰号……对此,班级同学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给同学起绰号是侵犯公民名誉权和姓名权的行为;有人则认为,给同学起绰号是表示对同学的欣赏和敬重。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关键要看起绰号的性质。如果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就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如小刚因为长得矮胖而被起了“武大郎”的绰号。如果是因为同学的特长或优点而给他起善意的、赞赏的绰号,用来表示对同学的欣赏和敬重,则不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如小田因为跑得快而被其他同学起了“飞毛腿”的绰号。
10、 材料:某校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举行了”优秀青年事迹报告会”。小张和小王在听报告会期间一直在嗑瓜子、聊天,班干部提醒他们的时候,他俩却说:“这是我的权利,你管不着。”
请你对小张和小王的言行进行辨析
答:(1)小张和小王的说法是错误的。
(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自觉履行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每个人责无旁贷。
小张和小王在听报告期间嗑瓜子,聊天虽然还不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但势必影响他人听报告的权利,也是不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因此,他们的说法是错误的。
11、 林玲: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还要对他人、集体和社会负责。
李明:我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就行了。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答:我同意林玲的观点。(1)人必须依赖社会而生活,从社会中取得物质、精神和情感的满足。在获得的同时,人对社会就有了相应的责任。因此,我们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我应该对自己负责;由于我们成长一直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我们应对他人负责,;集体给我们友爱、支持和荣誉,因此,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对集体负责,我们是社会的一分份,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创造美好社会的责任也有我们一份,因此,我们还应该对社会负责。
12、 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问题上,有人认为“平等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做到。”
答:我不赞成上述观点。因为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追求平等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平等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社会上虽然还存在不平等的思想和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平等观念的形成,终将会在我的社会中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气氛围。
13、 美并不是每个人身上有的,只有明星才有能成为我们欣赏的偶像。
答: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1)如果你学会欣赏,善于发现,将会大开眼界,将会看到你认识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可爱特质,人的不同体态的美,不同性格也有不同的美,一个眼神,一句语话,一件小事都能带来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美好(2)并不是只有明星才能成为我们欣赏的对象,只要我们有一颗欣赏的心去发现,随时随地,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事物、你身边的人,都有动人的光彩。
14、 有人认为,只要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采取各种手段,违背任何原则。
答:这种行为和想法是错误的。首先,竞争是有规则,这一规则对所有参与竞争的人
都是统一的、公平的,而这一规则就是道德和法律,违背公平竞争原则,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的行为时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因而是错误的。其次,这种行为的产生是因为没有正确竞争态度,把取得胜利当成证明自身的优异的唯一标准和获得自尊的唯一源泉。把别人的成就看作是一种威胁和挑战,形成了不健康的嫉妒心理。所以把这种行为也是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行为
15、 竞争只会带来积极地影响。
答:(1)题中观点是错误的。(2)竞争是能够激发人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群体也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的推动力量,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鼓励良性竞争,可以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的进步,所以竞争是前进的动力。(3)但竞争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对于每个人来说竞争是压力。因为竞争的结果势必要分出高低,而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对于没有名列前茅的人来说,如果不能看待竞争的结果,就很可能陷入自卑而一蹶不振。(4)因此,我们要积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尊重对手,发挥竞争的积极作用。
16、 参加公益活动是大人们事,我们中学生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答:(1)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人回报社会的途径,社区可以成为我们服务社会的起点。只要我们怀有着爱心,奉献精神主动去服务社会,也能为社会公众奉献的一份力量(3)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道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7、 热爱祖国,不仅是一种思想感情,也是每个共民的一种义务。
答:这种说法是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对国家的公种义务,这是把爱祖国的义务具体化了,所以热爱祖国不仅是一种思想感情,而且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履行的基本意义和义务和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18、 甘同学说:“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长期独领风骚,为此,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全部继承。”简同学说:“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历史,应该全盘抛弃,在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发展先进文化,不要再复古了。”
请你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答: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机友精华,也有糟粕,正确的态度实是传承精华,抛弃糟粕,不能全部继承或全盘抛弃。珍惜文化传统不等于盲目崇拜,也不能将传统的内容不加选择地兼收并傗。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旧观念旧道德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是应该抛弃的陈腐糟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至今能够生生息息,正是由于在时代潮流中吐蕃纳新,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有人说,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也逐步走向单一。
答:这种认识不正确。随着世界各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发展已经冲破了国界,在世界范围运行。因此,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但经济的全球化不会导致文化的单一。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国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就是对传统文化一概继承。
20、 平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现在社会进了,所以没有了不平等的现象了。
答:①上述的观点是不正确的。②平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通过人们的长期战斗和艰苦努力,平等的观念已日益普及。③但是,社会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平等的观念也不会一扫而光。由于人们在天赋上的容貌、智力、体力等差异,财富多寡、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等,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往往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④因此,只有人们认识到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才能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