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熟练掌握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学生实验和实验习题的根本,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是基本操作的综合。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各种仪器,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然后详细介绍各仪器的名称、功能、用途、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及其理由,并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仪器的错误方法区别开来,而且要熟记,最后老师逐一演示规范操作,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模仿练习(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使学生能纯熟掌握。还应特别注意技巧性操作的训练,如振荡、搅拌、蒸发、过滤等和反复练习纠正日常生活中形成定式的错误操作。
2-2:加强学生实验训练
中学阶段学生实验包括物质实验、制取实验、溶液配制实验。每个实验都有其特定的训练目的和要求,是协调发展综合技能,积累解决实际问题方案,培养科学实验技能的途径,为培养创新能力打基础。做学生实验前要加强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提示每个仪器在实验中的具体作用,每部分装置的构成、作用和目的、操作顺序、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由老师演示一次,在老师指导下严格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有序地完成学生实验,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2-3: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练习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是拓展意识和创新精神。如:常有一些骗子在农村中用黄铜制品冒充黄金制品来进行诈骗,屡见不鲜。就以此出了一个题目,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鉴别真假黄金,以下是学生设计的两个方案:
方案1:实验目的:鉴别黄铜和黄金
原理:利用黄铜中含锌,遇硫酸、盐酸会放出气体,产生气泡,而黄金不和硫酸、盐酸反应,不冒气泡来鉴别。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所需仪器:试管、镊子
所需药品:黄铜、黄金、稀H2SO4或稀HCl
实验步骤:略
方案2:实验目的:鉴别黄铜和黄金
原理:Cu、Zn在空气中加热会变色,而黄金加热不变色。黄铜(黄色)+氧气→氧化铜(黑色)
所需仪器: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所需药品:黄铜、黄金
实验步骤:略
由上可以看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设计出两套方案进行实验,做好记录,完成实验报告。最后分析、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案较佳的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能力。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人类向前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是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源泉。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学化学必须在着重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方法有:
3-1:打破成规,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学生的想象能力被极大地制约了,显得非常地缺乏,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谈不上创新,创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的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具体的可以给学生提一些能启发其想象力的问题,例如:如何区分木炭和二氧化锰,学生一般都采用一种方法—加热,能燃烧的是木炭,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锰。思维特别单一,此时可提醒同学们用其他一些方法来区分,如:可将两者倒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木炭,下沉的是二氧化锰。还可将两者分别加入氯酸钾中,然后加热,能使氯酸钾分解速度加快的是二氧化锰,能燃烧的是木炭。还可将其烘烤后分别投入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中,具有吸附性的是木炭,另一是二氧化锰等等一些方法。这样可大大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联系实际,开发创新
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关心社会、联系实际,用探索创新的眼光看世界,让学生的创新精神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一天。对生产、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案。例如:我市近几年奶牛养殖业呈迅猛发展的势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大量的牛粪如何处理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有的堆放在农田里,造成无法耕种,有的不经处理直接排进小溪,小河,随后流入大河中,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我便组织同学们讨论如何合理处理牛粪,学生们都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如:修建沼气池,将牛粪作为制作沼气的原料。牛粪中有很多纤维,可用作养鱼的饲料。将牛粪晒干作燃料等。这样既避免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一举两得。通过讨论,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还能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参与和适应社会活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实现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研究和制定周详、有效的教学方案,改进和创造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