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或“一问一答式”的交流,把整个交际过程等同于人与人之间的简单的对话。“口语交际”应重视它的交际性和实践性。
初中生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本人浅谈几点看法:
一、变“不想说”为“我要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囿于教材,只围绕教材给定的内容或范围设计教学。教师不应刻意地向学生灌输“口语交际”的所谓的方法及模式,而应启发学生做到敢于开口说话,创设与别人交流的平台。
(一)精心设计说话内容。
现在课改教材每单元都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专题,其中口语交际设计的体例大多是开放的,所以要活用教材,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要深入孩子中间,了解他们最热衷的游戏,最感兴趣的图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在此基础上拟定交际的话题。在认真选题之后,配以教师适当指导、组织选材、查询资料,甚至到网站下载相关图片。这样,学生都有个个欲试,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二)努力营造说话氛围:
当学生敢于开口,有可说之际,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努力地去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因为口语交际是听说互动的过程,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无疑会使学生进一步增加说的兴趣。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具体而形象化的情境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从而入情入境地敞开心扉地去表达,去交流。
二、变“不会说”为“我能说”
对于初中生来说,光有交际的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教师应适时地给予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
(一)重视方法,使其“会说”
口语交际是一门艺术,掌握它固然也有知识和技巧在里面。除了在听说互动之中使学生学会礼貌交流,耐心倾听之外,我常常要求学生做到“勤观察”、“善描述”、 “重讨论”,并提供机会给学生展示。如:第一次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让他们去观察和体验这个教室与自己的教室有什么不同。然后让他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体验。
(二)变换形式,使其“乐说”。
要增强孩子交际的兴趣,在“会说”基础上达到“乐说”,采取的形式更应是灵活多变的。在我们的交流中,经常会出现“辩一辩”、“演一演”、“评一评”等形式。学生时而静静倾听,时而凝思、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投入到精彩的表演中。正是因为不拘一格的形式,孩子们才更热衷口语交际,才更爱与人交流。
总之,口语交际是人必需掌握的工具,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作为一名语文课改教师,只要在思想工作上树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多种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