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构建语文学习新平台

阅读:73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2/1 15:55:58
分享到:

  四、实践活动的一般程序实践活动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程序总是有的。通常如下:
  1、确定活动主题譬如:①关注自然,保护野生动物。②采访、调查、讨论青少年能否上网吧?③《解读十二生肖图》④《赏荷----读荷、咏荷、谈荷、写荷》
  2、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开展某项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某件事,认识某种事物,理解某样事理,体验感受其积极向上的精神。
  3、作好活动准备拟定活动方案、安排活动人员、确定活动时间,拟订实施活动步骤。
  4、拟定活动过程一般按活动方案实施,有情况变化时,适时调整。
  5、活动总结------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活动总结要求:
  ①对学生实践活动作出肯定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②评估时,关注个性差异,鼓励创新。
  ③对是否达到预订的活动目标不必苛求。
  五、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学生是主体,是活动的主要角色。教师只是策划的参与者,活动的导演者(或称指路人)1、策划的参与者: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者,教师应确定活动的主题,明确活动目标,参与活动方案的制订,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至于活动过程,教师不必全程参加,心中有数即可。
  2、活动的导演者:
  语文实践活动好比一台戏,学生是活跃在戏台上主要角色;教师只充当导演,不担当任何角色。(当然,如果需要的话,导演也可以做演员)。在“剧目”(活动主题)确定以后,“戏”,应由学生自己演,路,让他们自己走,教者不必指手划脚。
  教师对语文实践活动方案的指导,应简明扼要,不必过细,更不要过于具体。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给学生留下自学、自为、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让他们自己实践,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实现。只有减少束缚,大胆放手,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才能丰富多彩。
  六、实现语文实践活动的最优化的几个因素:
  ①活动的内容因素活动内容必须适应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身心发展的需求。任何过简过繁,与青少年认知、思维不相适应的活动都是无益的,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电世界》,对电的神奇,小学生很感兴趣,其探索热情肯定高;而中学生已学过有关电的知识,如让中学生开展此项活动,则达不到拓宽视野、增进知识、培养能力的实践目的。相反,如让小学生去探究《母亲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样的初中生实践活动,那么,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则无法开展此项实践活动。即使在老师的指导下勉强开展了,同样达不到预期效果。
  ②学生的主观因素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学生在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事物的认知、自身身心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利用客观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表现自我,满足自主、自为的心理需要,从而实现活动的最优化,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
  ③外在客观因素外在客观条件要宽松,有利于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有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为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自我体验创造条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要予以支持,对少数人的“奇谈怪论”切莫随意限制;要大胆放手,鼓励创新,让学生在宽松的客观条件下,自主实践,有所发现。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