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阅读:32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2/1 15:53:54
分享到:
    教改之风虽然早已吹入校园,但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有很多老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走传统教学之路:以教为中心,老师是课堂的主宰,把教学内容切成零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地掌握。这样,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支配、控制学生,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师,而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及个性发展也就荡然无存了。因此,转变课堂观念,提高课堂质量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在此,我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民主的教学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肥沃土壤
  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认为教师是知识真理的化身,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对老师存在着崇拜敬畏的心理,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这样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盲目地相信、依附老师,惟老师是从,死记硬背老师给的答案、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好奇心的激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只能养成被动服从接受的习惯,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忽视,主动意识就会被淹没,主动精神就会被扼杀,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平等是语文课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我们要使学生乐学,就必须给他们创造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营造一种师生共同平等的民主和谐气氛。 魏书生 老师向自己提出了“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课堂上反对教师“一言堂”,提倡“百家争鸣”、“七嘴八舌”地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怀疑教师并同教师争辩;敢于怀疑课本,否定前人的理论,挑战权威。学生回答问题,记忆性、知识性以外的题目,允许有多种答案存在,允许学生说“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表扬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答案。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有心理安全感和自由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算确立,主体意识才能唤醒,主动精神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水到渠成。
  二、丰富的想像、联想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支柱
  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像参加,科学发明、艺术创造就难以进行。可见,想像、联想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力的重要支柱。
  想像是创造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一切可供想像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什么是“风”这个抽象的事物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学生能想像出“风”就是“飘动的长发”,是“飘拂的柳枝”,是“转动的纸风车”等,我在指导学生书法时,利用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形象,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如将“弯钩”想像成一只大白鹅在碧波荡漾的河里戏游,体态优雅、柔美;把“横”比作“挑担”、“粉笔”、“栏杆”等。
  这样引导想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像潜能,在无拘无束中,想像和联想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像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是发展想像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和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还要启发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像。因此,平时教学中可以和学生共同欣赏阅读漫画、课文插图、教学图片等,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
  2、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阅读教材中蕴含大量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素材,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的三感情的语言描述课文记叙的事物,然后选好教材训练点,进行想像训练。作品省略处,引导学生补充想像;作品精辟含蓄处,引导学生推测想像;作品形象生动处,引导学生再现想像;作品举一反三处,引导学生引申想像;作品宜改写处,引导学生再造想像。
  3、通过作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一是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像性作文练习;二是通过“幻想性”“假想性”作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开拓想像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等文题,写这类作文,一要注意创设情境,二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取写作素材,三要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特别是在写法上要敢于突破常规。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灵活,广阔无垠的创新天地空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作为语 文 老师,我们要始终以学生利益为主,大胆尝试,正确引导,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个性,开发自己的语言思维,使带有个性创新意识的成果闪现。也只有这样,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才真正谈得上转变了观念,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称得上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