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兴趣——写作的动力

阅读:18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2/1 15:51:57
分享到: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捷克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主动发展自己作文能力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作文的兴趣。实验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1、建立情感,激发兴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和他们闲谈作文趣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其次,要学会赞美学生,学生作文之后教师要及时批改,抓住闪光点给予热情的表扬。如学生在描写牵牛花时这样写道,牵牛花爬在树上,像淘气的小弟弟。对于如此有想象力的句子教师要有恰如其分的赞美,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这些做法只会让学生惧怕作文,只有创设与学习主体相适应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写作兴趣。如在教学作文实验课本第四册第14课《贴头像>>时,在课前准备阶段,我让学生轮流做游戏,体验情感,游戏结束后,学生们兴致勃勃,感受颇深,便迫不及待的要求习作。再如,教学语文课本第四册复习三中的《保护有益的动物》,在习作指导之前,我先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送你们一件礼物,给你们一个惊喜。“当学生睁开眼睛时,我已装扮成一个猎人,手端着猎枪,正在瞄准一个目标,并说:”哈哈!多肥的一只山雀,我今天中午又可以饱餐一顿了。“这时学生们乐开了花,兴趣油然而生,他们仿佛进入了一片茂密的大森林中,正看到一位猎人在捕杀山雀,进入此情此景后,我启发学生思考:这时你会怎样做?有一个学生想了想了,站起来说:”叔叔,请不要开枪,山雀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猎人充耳不闻,继续捕杀山雀。另一个同学急了,用什么方法说服制止他的行为呢?想了想,忙跑上讲台,按下猎人的枪杆说:”叔叔,请放下猎枪吧,山雀是益鸟,它一年能吃一万多只害虫,保护一吨多的粮食,为了保护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请放过它吧!“其他学生看到了眼前的情景,一个个触景生情,动脑筋,想办法,阐述理由,说服猎人,一个比一个说理透彻充分,猎人终于放下了猎枪。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妙趣横生的表演,使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了思维训练,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都在愉快、轻松、兴致勃勃的气氛中完成。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