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探索精神
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能帮助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的态度就会越来越端正。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欲望。在活动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探索精神的目的。如在开展“成语游戏”活动时,让学生担任主持人。当主持人要求大家讲成语故事,谈成语的作用时,学生就利用多媒体的“非线性”播放功能,把事先录制的成语故事等,用电脑中的各种播放器或其它软件播放。每当此时,同学们无不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欢欣鼓舞。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成语,利用Hiclass平台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们互相之间质疑问难,大家开展活动的兴趣高涨,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
再如初二年级学生开展以“荷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时,每个学生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词语,每个学生背诵与荷花有关的名句、古诗等。在说词、背句,播放录音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兴趣盎然。同学们还结成了对子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争意识强,合作精神好,活动效果佳。
四、利用现代媒体,激发自主意识
苏教版语文课本中设计了不少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教学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自信和谦虚有机地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例如我们在开展朗诵比赛活动时,就充分利用学生家里的电脑、录音机以及学校里的网络教室等现代媒体,开展活动。我们知道,即使在台下读得滚瓜烂熟的学生,一上台,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会感到紧张,读得结结巴巴。多让学生登台,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抗干扰的能力。不少学生利用录音机、电脑等“帮手”,边读边录,录了放,放了再录。从中自我表现、自我鉴赏、自我评价,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到校后,同学们每四人为一小组,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相互切磋,评头品足,彼此取长补短。然后登上讲台朗诵。同学们的表演,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抑扬顿挫;有的声情并茂。彼此明比暗赛,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犹如孔雀开屏,把自认为最美的一面尽情地展示出来;犹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或明或暗的光芒。
在设计语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可与教师商量后,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总之,语文活动课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创造性学习的权利和欢乐。
我在开展“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时,首先师生民主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在讨论之前,可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将想好的内容写在本子上或输入电脑中。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或用电脑播放自己的观点。然后同学间相互讨论,设计活动游戏,排演童话剧、相声,讲述文学家的故事,布置文艺会会场等;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节目。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是有限的,可是我们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是无限的。今后,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睁大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习自己身边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我想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假如大家都能让语文课与生活相“链接”,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就能更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