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阅读:72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2/1 15:06:16
分享到:

  三、课内外结合,丰富生活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的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获取学习信息的广阔空间,如果学生对大量的信息没有分辨、识别能力,或者无法高效筛选、提取重要信息,就不能充分利用,也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潜能的开发。例如《云雀的心愿》一课,最主要的是要学生明白森林的作用,从课文中的文字中,学生能找到森林具有防沙、防洪、清洁空气的作用,但内容单一。因此,我就针对本课的重点,重点指导学生查找有关于森林作用,以及由于乱砍滥伐造成现在环境破坏的资料。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很多,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个性差异,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如:以节目主持人、记者、环保专家、或我是一棵小树苗、森林国王等身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查找的资料表演出来,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保护森林的教育。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四、自主合作,培养与人共处的交际能力
  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学习小组作为一个群体活动,有利于群体成员集思广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莫高窟》这课,教师可以公布一些相关网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想要研究的问题,自由上网去收集资料,进行有意识的尝试和研究。学生在网络中学习,教师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信息,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当学生完成了网上查询以后,让同组同学交流意见。学生可以通过BBS论坛、在线交流、留言板等形成在网上交流。既可以一对一交流,也可以一对多交流,了解本组同学为了解决问题各查找到的网站,搜索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方法快些?哪一种方法准确些?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形成对某问题的普遍认同。知识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被交流,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在这种开放、自主的学习中,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促进了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了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转化,还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学习境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合作化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尝到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究的合作化学习空间。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