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网络课件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阅读:19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2/1 14:57:51
分享到: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也已昂首阔步地走进了课堂,进入了语文教学的阵地,语文教学改革如沐春风。实践证明,网络课件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全方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课件的生动性,为语文学习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语文是人文学科范畴中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生物、社会生活无所不有,有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有发人深省、令人感动的故事。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受单一的教学手段的限制,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而味同嚼蜡,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免表层化、抽象化。网络多媒体课件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学习《长征》这首诗,课前学生通过查字典,基本上对诗句的意思已能说出,但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层,还不能体会毛泽东写这首诗时的情感。在教学时,我用FLASH制作了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经过的省市用红色标出,行进的方向用箭头标出,生动直观的图像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视线,对“远征难”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学习“铁索寒”“云崖暖”时,播放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录像和巧渡金沙江的录音,看着激烈的战斗场面、听着讲解员激动欣喜的话语,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在理解“三军过后尽开颜”时,打开“毛主席诗词”网站,看图想象红军翻越岷山时的心情如何?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诵这首豪迈的诗,学生读得很认真,读出了整首诗的基调。当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的感受时,同学们在BBS留言板上写下了学习体会,有赞颂红军战士大无畏 。
  二、网络课件的交互性,为语文学习构建了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学习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尝试学习机会,以使他们的个性尝试中得到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功能,不仅能实现课堂上积极的人机之间的交互,还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机互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互发信息,交流学习经验,或进行讨论,或争论课文中的问题……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习环境,把学生个体自我反馈信息、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信息,与师生间的反馈、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老师、同学的协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网络课件的开放性,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经可以与互联网相链接,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同学们正值求知的年龄,面对大量的信息,是欣喜的、是激动的,是渴求的,教师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查阅网上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继续研究,这样学生主动探究、不断创新的能力将得到提高。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五千年,纵横环球宇宙,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网络课件的使用,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网络改变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为语文的学习开辟了新天地,语文因网络而更精彩!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