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阅读:57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31 15:38:31
分享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令老师头痛的是批学生的作文,特别在我们农村学校,一个班每次交上来的作文合格的了了无几;令学生头痛的是写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作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今天大力提倡减负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
我们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时刻牢记写作方法的渗透。每讲一篇课文,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明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关键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的。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学生就会顺藤摸瓜、一步步走进作者的部局谋篇中来。从结构到手法、到修辞,一点点,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从朦胧到清晰地感悟到写作原来就是这样写。每讲一篇文章,就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如果自己写,会怎样写。特别是讲读课文,这一点一定要做到位。在讲《春》这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上,在读中让学生从内容、写作手法、写作顺序或角度、修辞等方面进行赏析,学生从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也掌握了写景作文的一般方法,既提高了赏析文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讲《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济南的冬天特别之处在哪?学生感悟到: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我随机抛出一个大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这一温情特点的?整节课,学生围绕着这样一个大问题开始寻找答案,从内容到写法再到修辞。然后让学生把《济南的冬天》与《春》进行比较,最后老师提出与写作有关的问题:为什么两位作者都能写出这样优美的经典之作呢?学生的回答中都提到了作者善于观察、热爱生活。有个学生还引用了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随机进行点拨: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会那么活灵活现,才能达到神似。在我们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
什么是观察呢?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所以,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作为语文老师,只教给学生善于观察还不够,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就拿写景文章来说,要想文章写得生动,要多种感官抓特征,这是写好写景文章的关键。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情态的,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善于从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味道等多方面去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果离开了这些感官的综合参与,我们就不能很好地把景物特有的形貌逼真地描写出来。以朱自清的《春》为例:作者通过视觉写春草“嫩嫩的,绿绿的”,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通过听觉写蜜蜂“嗡嗡地闹着”,写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写牧童的短笛“成天嘹亮地响着”;通过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风里带着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多种感官齐出动,景物特征毕露无遗。这种方法在学生赏析精美语段时教师要适时注意点拨,根本不用单独拿出来讲,学生在写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了。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