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

阅读:120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29 16:40:11
分享到:

  三、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良好的思维品格的培养。就中学语文学习而言,学生最最需要的就是:想象、联想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对既有知识的优化整合,还是在既有知识基础上的发明、创新,都离不开这三种最基本的思维,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思维元”,其他许多的思维变式——如什么求异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等等,都是以这三个思维元为基础的。就思维品格而论,想象必须“丰富”、联想必须“自然”,推理则必须“严密”,但不管是想象、联想,还是推理,都必须力求“敏捷”,所谓“事后诸葛亮”“马后炮”等,都是因为思维不敏捷造成的遗憾。这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想象、联想与推理思维训练的同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但不管怎样的思维训练,都是以思维品格的训练为前提的。比如,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有深入、细致、全面思考的习惯,要有怀疑与探究的意识,要有怀疑与探究的热情,要有求异求新的冲动,要有怀疑、批判、提出个人见解或主张、观点的勇气。当然,怀疑与探究的意识和热情,是推动我们思考的根本动力,是促进我们思维、健全我们思维的驱动器。一切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思维,即一切有价值的思维莫不是从“怀疑与探究”起步或生发的。
  我以为在培养学生思维品格与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最首要的就要千方百计的促使学生思维(思考)意识的形成,思维勇气的成长,思维热情的(冲动)的产生,当然思维的方法的教育也就在其中了,至于思维的结果却在其次,可以暂时不去计较。我以为作为高中教育,思维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思维意识、思维热情和思维品格的培养上,对方法与结果的要求应该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高中的基础教育毕竟与大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有所区别。比如要培养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培养他的创新意识、创新胆量、创新热情(冲动),具备了这三个基本要件之后,他自然就会想要谋求创新成果,他有了谋求创新成果的念想,就自然会能动地去寻求排比种种创新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得以健康的成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处理好以上所说的若干问题外,更注意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相应的空间,课上要注意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此,我在高一第一学期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做到在课堂上连续讲授最多不得超过五分钟,整堂课总讲授时间累计不得超过二十五分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矫正既往自己主观发挥过多、牵制学生过多的毛病,我在力求实现教学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课堂上每一个生成性问题(这不意味着对每一个生成性问题都得给予圆满的解决,但决不可以充耳不闻,必须给予合适的评价)。在课堂上我常常是“踢皮球”的,把自己预设的问题与从学生中来的问题,尽量都踢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我认为教师自己不妨懒一点,装得傻一点,我相信俗语说的“懒婆娘生巧女”的道理,我们相信老子的“大巧若拙”“有所不为始能有所为”(教师有所不为,学生就可能有所为了)的处事哲学,我们相信先天太极图喻示我们的阴阳消长的动态运行规律。课堂上学生动口多了,他们得到的思维训练的机会也就多了,他们良好的思维品格也就容易在这动态的课堂教学中生成。
  四、要把学生当作完整的生命体来培养。面对每个文本,都要努力把理想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同时得到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生命健康成长。就是说,教学中不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获得、考试分数,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品性提升。既关注学生外部行为的变化,也关注学生内在心灵的美化,把学生当作行为和心灵相融、知识和情感和谐的完整的生命体,哲学家克力希那穆提说:“教育,并非只是用来训练心智。训练提升了效率,然而却无法造就一个圆满的个人。”
  比如教学《项链》时,既要让学生学习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又要让学生体会由语言而表现出的主人公在不幸命运前的尴尬和勇毅;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既要让学生学习逻辑严密、气势磅礴的演讲语言,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演讲中表现出的为同胞的自由平等而斗争的坚定信念和非暴力的文明修养……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语言和精神两方面同构共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文化精神的涵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精神的底子……”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学生的思绪流动,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让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起来,那么就突出主体吧!我们希望这种学生主体意识的突出成为新课程环境下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任务型、应试型的语文课为自主性、体验性的语文课,我们期望语文课堂教学的花坛再次开出万紫千红的花朵。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