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写作设计,是要就说理文如何进行说理这一要素而展开的针对性训练。一个阶段以来,受话题作文的影响,许多高中生缺乏文体意识,写出的文章总是“四不像”,甚至不明白说理文为何物。所以,我们认为对高一的学生来说,以段落为单位强化说理训练不失为写好说理文的“入门”的一种办法,因为从说理文的主体段落构成来说,有明确的小论点,并围绕小论点而展开的分析阐发。写好段落是写好全篇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只是抛一个题目给学生就让学生去写说理文(通常如此),学生不仅写不好,还会产生害怕、厌烦写说理文的情绪。从本堂课的训练来看,学生的热情是高涨的,自始至终十分投入,而且显得轻松自如。从效果来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说理的特点和方法,段落字数一般在三百字左右,做到观点明确,说理充分。应该说训练的预期目标已经实现。
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它的可取之处在于:
1.创设情境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在课改的背景下,要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写作主人,我们教师就要创设各种写作情境,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其思考。首要的是命题规定或材料选定。如果命题或材料激不起学生的写作情绪或不能产生共鸣,学生就会在被动心理支配下进行写作,肯定不会写好的;如果命题或所给材料在心中引起某中意念上的共鸣,学生就会产生主动的倾吐情绪。本次写作训练所给的材料是关于明星生活方面的,学生自然很感兴趣,他们会觉得有话可说,需要赶快拿起笔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课堂上“引一引”的环节很受学生的欢迎。这就为下边几个环节地推进作了很好的铺垫。
2.调控节奏 让学生变郁闷为活跃
一般说来,写作课堂应该安静,学生才能平心静气地作文,但也须灵活看待。我觉得作为平常的训练课,就不一定那么规矩,尤其是像说理文写作还没能“入格”的情况下,如果让学生“硬写”,势必导致学生写作心理的上的郁闷。那么想法让课堂“乱”起来,就像教练指导队员训练一样,一招一式要细加琢磨,要讲透、练足,并不断的纠正,这样,动作才能逐渐规范优美。课堂节奏不断变化,使学生思维就在指定的活动中不断地被激活,那种休眠、疲累甚至厌倦的情绪、记忆、体验、经验,通过教师运用恰当的手段和话语使之活跃显豁出来。并让学生裹挟着激活的情绪、记忆、体验、经验进入写作情境中,从而能够写出佳作来。当然,对课堂节奏的调控,教师要做到运筹帷幄,得体适度,要视课堂具体情况而动,不能高“花拳绣腿”,华而不实。
3.搭建平台 让学生变挫折感为成功感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作文,有些学生存有比较严重的畏惧心理,我看重要的一点是学生饱受“挫折感”。从当时写得不顺利,到等老师评判的不安,直到看见发下来的作文上公式化的冷冰冰的几句评语,学生常常发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的感叹。经年累月,必然使学生对写作活动产生厌倦、害怕、冷漠的心理,严重地挫伤了写作积极性。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悲哀。写作体现着学生的精神活动,只有学生热爱写作,视作文为一件愉快的事,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为此,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用好的效果强化作文的兴趣是很必要的。本堂课“读一读”、“评一评”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要像读课文一样,那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是自己的智慧的结晶,理应该享受那份快乐。评价上本着多看优点、长处的原则,这样,学生的期待成功的心理会得到满足,也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潜能,从而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4.化整为零 让学生变“畏途”为坦途
本堂课训练内容为说理文的段落写作,目标是通过段落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说理的特点、方法、规律,这样就比让学生直接写整篇文章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把握。从课堂的写作过程来看,学生会确定观点,展开说理,而且道理说得比较深刻,也比较有条理性。整个训练过程突出一个“理”字,在“读”、“改”、“评”中,着重解决这么几点:说理了没有,说得是否充分,说得怎么样。从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做得都比较好,还有的学生写了两段、三段,已经有了说理文的雏形。可以相信,经过这样的多次训练,学生会写好说理文的,他们会视写说理文的“畏途”为坦途。事实表明,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积极创造各种良好的写作情境,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实现自我”的机会,一定能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从而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