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相机诱导

阅读:56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25 16:55:20
分享到:

  【学生的发言情况】
  生1:(这是一个缺少关注,却情感丰富的女孩,也有一对爱之深心之切的父母。)她站起来讲到母亲为她的任性最后无奈地下跪求女儿上学时情景,小女孩泪水朦胧。原来晶晶笑容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倔强和心痛。
  生2:(多愁善感的男孩,有着很好文学功底)。他说奶奶和别人不同的是,平日总爱对他批评,甚至在他和妈妈争执时总向着妈妈,但当妈妈告诉他,如果不是奶奶要执意留下体弱多病的他,也许今天就没有站在这里的自己了,他红着眼圈说,原来奶奶表达爱的方式就是——残酷,不溺爱其实是对他更好的爱。
  生3:(全班最高大的男生,大大咧咧,有点马虎)。由于生性豪爽好打抱不平因而干过不少傻事。他的母亲没太多文化,不善言辞,遇事常忍气吞声,自然也会受不少孩子的气。阿才说,自己有一次玩大了,把骨头玩折了,母亲常半夜四点起来熬清晨第一副药,可自己竟然熟视无睹,躺在床上百无生趣的他竟冲母亲把药罐掀翻了,阿才说到这里声音哽住了,接着他说了一句让大伙都深感意外的话:那时,我真觉得自己不是男人…………师:(鼓掌)今天我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大家都在自己真实的情感世界里找到了各自的精彩。其实作文就是生活的再现,情景的再现和情感的外露,只要我们用心体会,“我手写我心”就是一篇精彩的作文。下课后大家再润色一下,把刚才的文字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送给你的母亲。让我们继续爱着生活,爱这片天地,在意外的感动里收获着人间的美好!
  三、案例反思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对于作文教学而谈,根本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好方法,更谈不上全面授予,因为作文是个性化的东西,受学生的生活体验,语文素养所限制,但不变的是作文源于生活,文以情生,能感动读者的就是好文章。“母爱”的文章学生写了很多,在考场作文中顺手拈来,老师们也看了很多,但总觉得索然无味,但这次成功的教学使我得到了一些反思。
  1、巧设情境“诱”学生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文要么是应试,要么是完成任务,很少为表达真情实感而作,脱离生活的现象频频产生。于是一开始我就借三八妇女节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来拉近生活与作文的距离,学生与作文的距离,学生与母亲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变厌写为乐写,让学生写作时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满足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需求。另外这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基石。
  2、尽显师情“诱”学生表露真情“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要让教育渗透情感,我觉得首先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我在叙述自己的真实经历中,情感慢慢的延伸高涨,到最后情不自禁的流泪,这是在我的意料之外,但却因此感染了学生,触动了他们的心弦,释放了他们的情感。歌德曾经说过:“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满怀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我做到了,学生也感受到了,在接下来的学生发言中,就有同学潸然泪下,这就是就好的见证。由此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自己的情感,或悲伤,或喜悦,或恼怒,尽情展现在学生面前,让这份感情弥漫教室的各个角落,乃至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验,诱发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
  3、下水作文“诱”学生再现细节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当我自曝隐私时,学生们一个个顶起了精神。其实学生并不缺少爱,他们也并不冷漠和麻木,但当他们渴望理解的呼声高于爱的呼声时,他们常常忽略遗落身边习以为常的幸福,有时甚至伤害着这份天然珍贵的爱。他们需要时间反省,寻找爱的契合点。教师的下水作文就不愧为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缩短与学生的心灵距离。陶行知也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师的下水作文就不愧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一篇最好的范文,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佩服起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及人格魅力来,从而诱导学生洞开心扉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畅谈生活的完美细节。另外有助于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目了然,点评时有的放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我觉得,学生如果能把这类表现人性美的作文写活了,这对于中考乃至今后的人生之路都是受益匪浅的。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