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开展

阅读:17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25 16:54:07
分享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意识到学生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张扬独特的个性,开拓思维的时空,展开想象的双翼,在课堂上才能激发昂扬的情绪,撞击出创造的火花。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从根本上确定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一、民主教学,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在于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学生的参与者,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首先,建立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话,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次,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尽量让他们自己思考、质疑、提问、讨论、解疑,做学习的主人。第三,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因此,我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通过“你进步了”“你说的有道理”等及时性评价,或微笑着点头,轻抚学生的小脑袋、鼓鼓掌等动作,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主体意识被唤醒。
  二、启发激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善于启发、激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高质量问题,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反映学生对文本对话的程度,反映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需求。如果我们教师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便更有针对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生情绪,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研究中我悟出以下一些方法:
  1、引导学生依据课堂教学目标,从文章重点段和难点部分发现问题。如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学生就根据最后一段内容提出:“为什么父亲的话我一生受用不尽?”
  2、引导学生在品味品味语言过程中发现问题。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为引导学生仔细品读“香港、香港,我们的心!”后,问学生:“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中发现问题。如《开国大典》中,在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时问:“光明都有哪些含有?”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如“从文章的空白处”发现问题,从“标点符号”中发现问题等等。关键时应培养学生能依据教学目标,能发现并提出覆盖面广,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为还悟出教学的一般流程: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筛选出问题再阅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对话过程: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之间对话,生生之间对话。对话就是“合作探究”,通过对话,师生之间解决互动,相互激活,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之中。学生的智慧火花往往在相互探究中得到解决,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在学生主体性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张扬的条件下实现的,而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探究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课堂上,学生针对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展开抢答、辩论、探究,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启发。
  在实践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应组织“组与组”之间的探究,各小组汇报组内对问题的见解。教师应发挥组织者的作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各组间的见解,教师不应过早评判,善于巧妙地挑起组与组之间展开唇枪舌战,让各种见解你来我往,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不断把探究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应留足充分的探究空间,防止探究“自由化”。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从而主动思考、学习,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活动。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