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43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23 16:43:30
分享到:

  四、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白蝴蝶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怜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
  五、     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庄子的《秋水》《两小儿辩日》都要求教师要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六、     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