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位旅游者,来到一处风景胜地,我一定渴望获得这样一条浏览路线:首先它是新颖的,不是我们所走惯的旧路,不会使人感觉厌倦;其次,它是便捷的,尽管它曲折,或艰难,然而曲折中的佳境,艰难中有趣味。不论道长道短,都不是白花力气冤枉路。再次,它是自然的,它的起伏或曲折,都是自自然然,顺势而成的,当我们沿着它信步而行的时候,便会有一种轻松自然,无拘无束的适意感。
一、文章的立意
立意新颖深刻,是中考作文闯入高分或满分区的关键。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主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练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可见,立意确实重要,没有立意,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那么,如何立好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1、准确。这是立意之本。准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关联性。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此外,还要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应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要认真分析题目,抓住题眼著文章。
2、深刻。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有体会的人生感情,挖掘生活的底蕴。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3、新颖。新颖指文章要有新鲜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老调,有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写文章必是千人一面。要让立意有新鲜感,可以渗入时代观念更新,奏响时代最强音;可以反思旧语俗见,或摒弃,或必改造,推陈出新;可以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径,发现并凸现其闪光点,翻出新意;多方面地调动其灵感思维,可以开阔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理想扔新意的主题。
4、格调高。格调高是指文章的主题要健康向上,体现出当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生活中不乏阴暗面、消极事。考生也并不是不可写揭露社会上阴暗面、消极事的文章。关键在于中学生知识面窄,人生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分析问题时往往缺少理性,容易片面化。在写揭露社会阴暗面、消极事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看问题绝对不能片面化、绝对化,切莫只顾自己宣泄情感。
二、文章的构思
作文的构思也是一样,如引水,如开河,如导流,关键在于能否为自己的感情主流开辟一条最优秀的“渠道”。
那么,快速构思应当怎样进行呢?从总体上讲,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见闻、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初步确定中心与题材;其次,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并据此改造、丰富材料,提炼主题;最后,根据主题和题材的关系,对全文的布局做到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说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当然,因作者的个性不同,构思的方法也就各具特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构思方法,供大家选用。
1、片断组合法。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广阔自由的创造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但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同时,各个片断各具情感,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
2、对比反衬法。对比反衬,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一起,通过它们的差异来说明问题后种写作构思技法。它与烘烘云托月法很相似,不同的是,烘云托月是用同类或相近的人、事、景来衬托,属于正衬;而对比反衬。运用对比反衬法构思,目的是使对比中的主体得到强调与突出,它从相反相逆的角度将两种物体进行对照、比较,以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烘托,因面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战斗国。如和冷清萧条的景物,反衬欢乐喜悦的感情,以外界喧闹的气氛,反衬内心的寂寞。
3、彩线中珠法。彩线串珠,就是作者在处理安排材料时,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事物作为贯穿全篇彩线,将一组精选的材料(珍珠)连缀成篇的构思方法。作为“串珠”的“彩线”,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只要能够体现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即可。运用彩线串珠法,一要有珠,材料要一个比一个棒,像珍珠一样光艳夺目;二要有美丽的彩线,必须选用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又能贯穿全篇的连缀物;三要贵藏忌露,有虚有实,或明或暗,形成文章起伏变化,既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又能要让读者有迹可寻。
4、尺水兴波法。“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好比观摩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如果说,山这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那么行文之妙则在于起伏曲折、跌宕多彩。因为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让人感到呆板、单调、乏味。行文时,采用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文势,这种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说得引人入胜、起伏曲折的谋篇技巧,就叫做“尺水兴波”法。通常“尺水兴波”法在文章中可表现为“巧设悬念、巧设误会、巧用抑扬、疏密相间、铺垫渲染”等形式,形成起伏的波澜。
总之,“文贵曲”。记叙文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叙述得娓娓动听,把人物刻画得性格鲜明,就应很好地掌握“尺水兴波”的谋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