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具体对待,树立自信。
有个别学生由于小学基础太差,对学习地理产生较大的畏难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除了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之外;课堂之上,我亦会适时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他们所擅长的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如:在讲到“美国的工业分布”这一知识点时,我提问一个对篮球很感兴趣的学生:这是一道扩展题,请看这幅《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然后依次说出用以上主要城市命名的NBA各个球队的名称。当这个学生一口气说出十几个颇有意思的球队名称时,班中掌声雷动。
四、利用活动,引导愉快的行为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的去学习,这也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十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一心理要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我安排学生制作“小地球仪”、“中国地图”、“手抄报”等活动性作业,并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讲评。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讲到北美的“五大湖”时,我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五大湖形状简图,然后,要求他们默记五大湖的名称,先提问能够记住两个、三个、四个名称的同学,再提问记住五大湖名称的同学。这样,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没有畏难情绪,能够愉快地接受这些知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去寻找答案。如讲“非洲的地形”时,因内容多、不易记住,我就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非洲轮廓图。然后按高原、山脉、盆地三个地形区分成组,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填到黑板上,最后再填上几个小的地形区,填完后让其他同学判断正误。整个课堂都活起来了,而且还产生了小小的争议。这时我再出面解答出现了的问题,然后边画边讲了“东非大裂谷”。这样一幅完整的非洲地形图就完成了。因为是同学们自己填上去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原本枯燥的东西也因此而变得快活丰富了。
课堂上这些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及时的参与。所以,它能不断地引起和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五、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一个循循善诱的举止,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美好的愉快学习气氛,达到师生间的协调默契,将学生引导进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作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逐渐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作为地理科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处在改革探索时期,认识到我们肩负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重视地理学的愉快教学,勤于实践,一定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