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目的性和深入性
即便是课堂疑难问题的设计,也一定要环绕这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普遍来进行。让学生在环绕目标的中心层层深入,步步接近,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点,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比如说,小学刚升初一的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还比较陌生时,在讲地球重要的经纬线中就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内容的疑难问题,初一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但是对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往往很难理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候,就要设计一组恰当的步步深入性的问题,才可以较好地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结合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侯”,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针对这一类教师再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很喜欢看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际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利用他们的心理提出问题:日本的东京于当地时间下午三点钟有一场精彩的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时间应是几点钟?又如: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比赛,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机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多数同学明白,要是在(北京时间)下午3点时打开电视机的话,可能看不到这场球赛了,于是就产生了了解时区换算北京和东京、北京和莫斯科等区时的兴趣。
在完成了北京时间和东京时间、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区时计算后,教师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要是足球赛不在日本举行,而在其他国家的城市举行,我们又该在什么时间看呢?”
第二个问题逐渐把学生从问题的特殊性转向问题的普遍性,学生就产生了要了解世界任何地点的区时与北京的区时之间换算的兴趣。
第三个问题(借助地球仪)教师启发学生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出,经度每隔多少度时间相差一小时,从而引出每个时区的经度差。
学生在理解了相邻两个时区的中心线相差15°经度以后,就有可能根据经度的不同来计算区时和地方时了,同时学生了解了时刻计算“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这时,教师指出我们全国统一采用的是“北京时间”。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①东京和北京时差是1小时,且北京在东京以西,所以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该是:15-1=14,即下午的2点钟。②莫斯科和北京的时差是5小时,且北京在莫斯科以东,所以,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该是:15+5=20,即晚上的8点钟。
在一层层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始终环绕着时区这一目标,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浓浓的兴趣之中。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得到圆满的完成。
4.启发性
我们一直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永远是基础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当然不能不用启发性的问题。
比如在讲鞍山、包头、攀枝花等城市建设钢铁基地原因时,总会认识到这些地方离钢铁工业原料炼焦煤产地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接着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上海宝山既不产煤又无铁矿石,为什么在这里建一个全国最大最先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基地呢?”
这个问题使学生受到很大启发,讲完后同学们明白了“把工厂建在市场广阔,经济技术力量雄厚的地方也是一种好方法。没有原料可以运来或者利用优良港口进口”,这样的启发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学生跳出了陈旧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创新意识;二是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设计好课堂教学问题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