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方式面临的变革

阅读:54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8 19:05:39
分享到:

(2)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按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根据这一观点,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努力使学习内容兴趣化。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地。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根据地理课的特点,让学生读图、读书,在图、书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激活地理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看图,而且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3)善于变化提问的形式

在教学中,我注意灵活多变提问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时,如果教师每讲一种气候类型,都按照气候的分布、特点来千篇一律的学习,就显得十分枯燥,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节时,我是先对学生设计了两条以赤道为起点的旅游线路,然后我们边走边看景观,边思考为什么?比如:到了热带雨林区,我的提问是:我们到了一片莽莽丛林,我看到了许多树上既在开花,又有果实,这是哪儿呀?它是什么气候类型?为什么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这样大的差别呢?当到了热带草原的时候,我的问题又改变了方式,我是这样问的: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树、有草、有长颈鹿、有斑马,我们到了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样,我引导学生边走、边看、边问、边想,教师提问方式不停改变,学生思维也十分活跃,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充分运用问题讨论法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阶段不同层次提出讨论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掌握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新的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活动题,都可以用于分组讨沦。

3、教学过程活动化

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主要地理活动方式有:

(1)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谜语、在地图上旅游、政区拼图、地理故事会等。

(2)地理实践活动。如等高线制作、区域规划等。

(3)社会调查活动。如环境状况调查、资源调查等。

(4)地理体验活动,包括直接体验(如郊游、参观)和间接体验(如观看录像、电影等)

(5)合作学习活动。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没办法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的。

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等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相提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方法是:第一步,老师先将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难度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来源于课本,但又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第二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第三步,(课堂上)小组内部总结知识结构,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之间提出的问题,以使小组各成员都能完成大纲要求。第四步,小组间相互提问与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轮流主持,提出问题,其他小组进行枪答,并统计得分,评出优胜小组。第五步,教师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先介绍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新课标更遵循人的知识增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弥补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原由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的活动过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将来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当的快,竞争日趋激烈,要想适应这样的社会,在学生时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这一时期的学习,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来源:网络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