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恒星?(或问:白天看太阳与夜晚看月球,其实质是否一致?)
答:恒星自身能发光。
(2)问:恒星为什么能发光?
答:因为恒星能量大、温度高。
(3)问:恒星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能量?(或问:为什么行星绕着恒星转?)
答:恒星吸引力大。
问:吸引力大说明什么?
答:恒星质量大。
(4)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恒星是点状的?
答:距离远。(说明远的程度,讲清光年等、天文单位等概念)
(5)问:恒星是真正恒定不变的吗?
答:不,恒星是运动的。
至此,学生可自行总结出恒星的主要性质:质量大、能发光、距离远、运动。
此外,在讲授 “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和分布”、“洋流的成因和分布”也运用了递进提问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提问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又独特的联系,使其感到: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索、寻找、分析、总结出来的,并非教师灌输进去的,因而,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既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又能灵活运用,教师只起到 “指路人”的作用。
4.图表法
在地理教学中,图表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运用图表提出问题,将传授地理知识和训练地图能力有机结合,是地理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图表提问的方法很多,如:一图多问,多图联问,带问看图,看图问答等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如,讲 “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充分利用“世界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世界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设问如下:
(1)要求学生看图中温度数值的变化,找出两图温度变化的共同点。
(2)要求学生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并指图说明原因。
(3)比较“北半球一月、七月等温线走向的变化有何不同,说明北半球同纬度上,大陆与海洋的温度变化规律,并告诉学生如何从等温线的弯曲形状看同纬度的温度变化状况。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南半球一月、七月同纬度上,海陆温度变化规律。
(4)在“世界一月等温线分布图”上找出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世界七月等温线分布图”上找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
学生指图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知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读等温线的基本技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