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注意图文结合。对所用地理地图进行解说,是地图教学的重要环节。解说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适当的解说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图的含义,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些教学地图本身就有文字说明或与相应的课文呼应,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图文的结合,例如,人教版教材世界地理给出了“世界气候类型”景观图,旁边并附有文字。教师在使用这幅时,以引导学生阅读这段文字,如果需要,还可以展开讲解。要避免只是把地图拿来一晃,不做任何解说或引导的使用方法。
5、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析图、读图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教学过程中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作用。教学地图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从中获取地理信息,也许会错过很好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地图,找出蕴涵其中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如果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同类地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更是一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特征的好方法。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包括能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会进行比例尺的换算、会使用图例等。读图能力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用。不少教材都给出了读图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图指导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活动,多让学生自己从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6、运用教学地图时,要善于联系。在课堂上讲解地图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要将新出现的地理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联系,是新近知识形成网络。如在《我国的河流和湖泊》这一节,讲到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范围时,应及时联系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找出二者之间联系的必然性、规律性等。
7、注意教学地图的运用技巧。在教学地图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常规,经常训练,养成良好的的教学习惯。
( 1)使用教学挂图的技巧使用教学挂图时悬挂的位置要适当,应当使全班学生都能看的清楚,可以在悬挂方向、高度、光线等条件适合的位置上事先钉好可供挂图的钉子。教师在指图时要注意站在图的一侧,以不影响学生看图为宜;如用图较多,要事先安排好出示的顺序和时间。指图时要用指图杆,指图要有目的性,要和解说协调一致;指图时要准确,山脉按走向指,河流按流向指,国家或地区范围要指轮廓,城市要指准位置,交通线要指起点和终点;指图的速度要适当,以学生能够接受为准;教师还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看图。指图时最忌用指杆随便点划,那样既不严肃,又很难使学生获得准确的位置概念。
( 2)、黑板略图的运用技巧教师在使用黑板略图时,要求神似不计较细节,目的在于突出重点,节约时间,可以边画边讲或要求学生也笔记上画出,随讲随填其他内容,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眼、手、耳、脑都在活动,这比只听、看而不动笔要深刻多。板图多为单项内容陆续出现,比一下出现多项内容重点突出,可起到化繁为简、切中要点的作用。可以板图与与教学挂图配合使相互对照,效果会更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绘制板图时要注意组织学生活动,如让学生画图、查阅地图册中相应地名等。
( 3)、地图册的运用技巧地图册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工具。首先要使学生会阅读地图,即要求学生在了解地图基础知识后,能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地图的语言。只有能看懂地图,说出图上地理事物及其特征,能够根据地图上提供的信息找出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能作出正确的结论,才算掌握了地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册人手一册的优势,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和查阅地图,教会学会掌握地图的方法,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看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就需要根据我国一、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作出结论;分析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就需要根据中国地形图、温度带分布图、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河流水系图等作出结论。
( 4)、教科书中的地图使用技巧教科书中的地图包括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和地理漫画等,教师一定要按教科书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要明确使用的目的,计划好出示的时机。最好安排在对讲授内容刚有了部分了解急于想知道其具体情况的时候,这样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是他们关注地图的内容,感到新颖好奇。
( 5)、填充图册的运用技巧填充图册是供学生课外作业使用的,由学生按要求填注注记,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布置填图作业前,要熟悉填充图册的有关内容,向学生提出填图要求,如字体大小、是否染色、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必要时还可以在投影空白图上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