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地理新课程改革融合水土保持教育初探

阅读:49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8 18:53:04
分享到:

2、水土保持在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意义

兴趣是第一老师。为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利用学校周边地区条件进行水土流失野外考察,参与农村第一线的生产劳动,在校内创建水土流失示范基地等。这样,一方面能够陶冶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趣;另一方面可使广大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形成地理学科中知、情、意、行有机结合的科学教育模式,使我校的各项教学教育工作上了一新的台阶。

就水土保持相关知识而言,如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周边植被不一的地表,学生很快理解:植被人为破坏是产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会产生的怎样危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并自觉落实在行动上,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3、水土保持在地理新课程情感教育中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命之本。水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壤是自然界赋予人类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社会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土壤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全球有15亿公顷的耕地,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沙化,耕地每年以500---700万公顷的速度在锐减。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专家们一致认为,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空间。在现阶段,环境教育不仅是国家、政府、环保各部门的义务,更是教育部门的一个重点。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又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重点培养广大青少年增强水土保持意识,教育他们能自觉遵守水土保持的客观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保护水土,保证他们今后不会成为新一代水土流失制造者。这正是水土保持教育工作的意义所在,也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人人参与。教育学生树立保持水土,人人可为,人人有为;保护生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结合老师的指导,在校园内外开展一系列水土保持教育活动,让每位在校生参与到这一系列活动中来,并在他们心灵深处根植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理念。丰富多彩的水土保持教育系列活动势必影响、熏陶新一代的成长,形成环境保护的社会良性循环机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地理新课程对水土保持教育的支持

1、地理新课程中水土保持的基础知识

地理教学大纲要求,中小学阶段教师应对学生传授较为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普及水土保持教育知识,南平市教育局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组织编写了一本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校本教材——《水土保持》。该书从人地关系出发,以水土资源的基础知识为展开平台,以研究性学习为巩固点和突破口,让学生对如何合理开发,保护,趋利避害,永续利用水土资源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该教材从上学年已在我市的部分中学开始试用,为我学校的水土保持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为兄弟校的地理教育工作和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提供榜样。

2、新课程改革春风为地理教学和水土保持教育保驾护航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课程的设置要采用国家、地方、校本教材配套使用,国家聪明睿智的举措为地理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我市率先在九所基点中学开设水土保持教育课程。新的教育大纲明确了地方课程的开设要占总课时的7%。这为水保教程在中学教学中提供了课时的保证。

四、加强宣传和实践,把水土保持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开展水土保持教育,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进行水土保持的教育的传播是我们的主要手段,我们努力将学校成为水土保持教育的传播基地。(1)校园宣传。利用学校已有的条件,在公众出入显著地,出黑板墙报,安排各班宣传组的同学出版报期刊,每周出一期。(2)激励实践活动。如利用废旧挂历纸制作水保环境手抄报,举办水土保持知识竞赛和学生征文及中学生绘画比赛等,每举办的大小活动都给优胜者颁发证书和奖品。(3)加强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农村山地资源,指导和带领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水土保持实践活动,融学习活动于一体,达到建瓯二中黄继成老师提出的参与——感化、体验——强化、领悟——深化、激励——固化、养成——内化这一科学教学创举。(4)学校与社会互动。我们每一学年向在校的所有学生家长致一封水土保持教育的《倡议书》,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水土保持,重视环境保护。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既丰富学生的生活,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让家长满意。总之,我们的水土保持教育宣传工作立足于学校,面向社会,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参与、家长的关注、领导的支持,保证我校水土保持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近两年来,为贯彻新课程改革,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水土保持教育的尝试,为学校的地理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进一步得到了渗透。广大学生能充分意识到水土保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如学校在去年举办了一期水土保持知识竞赛,在这次竞赛中参赛学生751人,及格人数86%,其中80分以上人数587人,占参賽人数的78%。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如由于学生们宣传,大部分家长已意识到开山种果时要注重保持水土,否则水土流失将造成农业的投入增加,产量减少,病虫害增多等严重的后果。

通过学校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许多学生家长对学校进行水保教育表示认同,逐步唤起社会来关注和支持水土保护工作,真正让全民意识到水土保持,人人有责,同时也使广大学生意识到学习对其自身的发展是有用的地理。这正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面对现实,水土流失虽未得到有效遏制,然水土保持教育还是取得初步效是益。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脚踏实地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再造祖国秀美山川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雄关漫道千里雪,而今迈步从头越。创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水土保持又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愿向我们的兄弟校学习,以建瓯二中等先进的水土保持教育工作为榜样,携天下之热心水保教育工作者一道,尽已所能,搞好地理教学工作和水土保持教育工作,共谱和谐家园的华章。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