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问:看来各个学校都一样啊。不做卷子,还有别的复习方法吗?
“相遇太美”说:孩子每天被考试卷轰炸,成绩好的感觉还行,成绩差的估计会厌学吧?
“好想你”说,她家孩子平时挺爱学习的,一到期末复习就变了,心情很烦躁,说复习除了做卷子还是做卷子。
复习,真的很重要
市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朱昌元说,期末总复习在每个学期大约都占1/4左右的时间,平时还有单元复习、阶段复习什么的,可见,复习在学习过程中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这也体现了复习的重要性。
为什么需要复习呢?复习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是温习、巩固,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得到巩固和加强。二是对本学期的学习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点与线之间进行连接,编织成网,融会贯通。三是查漏补缺,平时没有掌握的在复习过程中加以弥补。四是通过复习增强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但现在的情况是,复习的目的,学生和老师更多地指向考试,过分注重考试分数,把复习简化为备考。
“这就要说到考试的功能了。考试有评定功能,那只是功能之一。它同时还有诊断功能,就是让老师和学生通过考试发现教与学当中的问题;还有激励功能,所以反对不切实际地提高考试难度。考试是学习的一种方法,它的功能要综合发挥,不能单一地只看成是评定学生好坏的标志。”朱昌元说,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复习真的很重要。最好的复习,就是有利于搭建知识网络、促进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培养比较、重组、批判性探究思考的过程,是各项考试功能都能充分发挥的复习。
复习,不能只是做卷子
“做试卷成了目前复习最通行的做法,题海战术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会养成学生一些很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不善于深入思考,追求标准的、统一的答案,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等。”朱昌元感慨地说。
从教育研究的角度,他认为学校的复习课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老师要加强备课,甚至比上新课还需要花大力气,重点、难点要梳理清楚,尽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多一些材料重组、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增加趣味,而不是简单地“炒冷饭”。
他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个与新学内容不同的情境,尝试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一门课程学完一本书,可以把整本书贯通,融为一体,甚至文理各学科之间都可以做一些渗透,或者文综和理综各自做些渗透,比如一个问题,可以从语文的文学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分析,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至于说做卷子,现在是信息时代,市场上的试卷太多了,多到可怕的程度。“学生需要适当地做一些试卷,太多了就不好。老师在这个时候,作为专业教育人士,要挑选和重组,把必要的、有训练价值的给学生练一练,试卷不在多而在精,这样才能起到复习的作用。”朱昌元说,目前有的学校和学生做的试卷实在太多,把各种试卷当成题库中的一部分,拼命多做,期望考试的时候学生不假思索就做出来。“这种做法就算能提高三五分,代价实在太高。题海战术对学生的伤害是巨大的,很多学生就是在复习阶段厌学的。”
朱昌元给出了几个复习的有效建议:一是学生自己出试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这需要全面地复习整本教材,掌握知识结构,均衡知识点分布。二是重视课本,把课本当成根本,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不能舍本逐末,课本通读几遍,读通读透,例题做一做,重点画一画,标记重温一下。三是老师适当地给学生做些答题方法、技巧、规范的指导,那种背范文等投机的方法不可取。
复习,温故还要知新
“古人说温故而知新,新是什么?就是新思路、新材料、新方法、新见解。目前很多老师和学生把重点放在‘温故而知故’上,大多停留在知识性的记忆层面,追求考试得高分。其实,学习的过程要追求长期效果。”朱昌元说,怎样温故而知新呢?课内很多材料可以重新组合,课内外很多材料可以建立有机的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旧的知识点上稍作延伸,以旧代新,就能让学生为将来要学的新知识做好准备。
他说,适量地做卷子能起到巩固的作用,过量地做卷子适得其反。当前多数学校的学生做卷子大大过量,而且很单一。这就要求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把单一、机械的重复性题目剔除,让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打疲劳战。
家长宇妈说,她家孩子总结出一个所谓的复习规律:复习阶段就是做卷子,分数越考越低,心情越来越差,最后要崩溃的时候,考试了。宇妈说,这两天孩子感冒没去学校,休息之余,自己复习功课,效果挺不错。“看来以后要经常用一用这种方法。”宇妈神秘地说。
其实,如今的考试也在改革,越来越倾向综合能力的考查,单一地做卷子确实已经不能满足复习的需要了。(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