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崇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类文章的主旨也比较明显,也是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比较容易贯彻的部分。这种类型的文章以散文居多,比如《紫藤萝瀑布》、《散步》、《窗外》等,都起到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者在引导过程中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在传授一些与时代背景联系密切的文章时务必要将历史背景交代清楚,比如《小石潭记》、《承天寺夜游》等文章。《背影》、《散步》、《月迹》这类文章在赏析的同时也关注了人情。这部分和第一类型的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同样也要避免简单地说教。
第三,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对这一类型集中进行了反映。《纪念白求恩》、《多一些宽容》、《人的灵魂在于高尚》等无不纵深表现了这一主题。这类文章一要注意文体的把握,特别是对于学习议论文是一个契机,主旨突出,辩证雄力,这固然在教学过程中是赏析的重中之重。但是这类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价值一点也不容小觑,所以教学中绝对不能放过。另外一些散文同样兼具可美文和美德两方面的优点,《错过》是其中再恰当不过的优秀篇目了。
第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创新精神不仅是文本所体现出来的新科技,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处理文章的时候也有具备创新精神。新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专题、民名著推荐与阅读、口语交际等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模式新颖化、教学参与度扩大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又能融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诵读欣赏、八年级最后一单元的自主学习关注到学生的实践能力,都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继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另外新教材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很多阅读价值很搞的文章入选课本,特别是名著推荐与阅读,改变了以往只选一两篇到课本德形式,将整本书带入课堂,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教者引导到位,对于学生亲近文学,爱好文学是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对于环境的主题也十分到位的展示出来,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环境上,还由此阐发了更深层次的对人的内心、人的价值的认识,《幽径悲剧》是这一单元的精品之作了。专题荷、鸟、叶所体现出来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也很鲜明突出,当然这点在《苏州园林》中早有体现了。
第五,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一点实际上是对以上几点进行的一个总结归纳,新教材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承载着它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目标。师者,传道列在其首,可见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了。语文课的成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亲近文学,爱好文学与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相辅相成的。
综上所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本质任务是教好语文,这种”语文“观念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推进,跳出语文课本,将会走上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教学讲台,这固然对语文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越过这一瓶颈期,语文教学势必赢来一个崭新的未来。让德育在语文教学这块沃土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吧,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