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是促进学生情(情感)、理(思想、理论)、智(智力)、知(知识)、能(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了思想营养而成为感情丰富、思想健康的人;思想的进步又促进其知识才能增长,激发其丰富的高尚的情趣;情趣的丰富又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冲动、阅读冲动和听说的冲动,促进其各种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智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而智力的发展又会为学习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更高强的语文能力准备更好的脑力条件。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应该包括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相辅助相成的诸方面。
(二)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可根其自学能力的结构,我认为要从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其较完善的非智力素质,使其喜欢学,自觉学,习惯学;
2.培养其良好的智力品质,使其善于学,学得懂;
3.指导其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使其学而有识;
4.培养其基本的语文技能,使其学而会用。最终使其具有较健全的较主动的语文的自学能力。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看成一件快乐的事。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循。
1、课前即兴演讲:课前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三至五分钟的即兴演讲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2、精心设计导语:设计恰当、新颖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一个必要环节。设计的导语如: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读式、趣味式等。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趣味无穷的知识海洋中寻珍觅宝。
3、课堂精心设疑:这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启发他们大胆质疑、释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课堂设疑:一是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尤其要保护和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和一般学生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