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好与坏往往很难用一个字“考”来定夺,语文的侧重点应放在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而阅读能力则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而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来说令人担忧,这其中的因素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状态。
二是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父母或老师安排和规定的,缺乏自主性,更多的是强迫性,无形中就扼杀阅读的兴趣。
三是农村学校图书量不多,虽然四配套配了很多书,但学生爱读的书并不多,再加之限量阅读,自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使学生无课外书可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是学校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中考压力的影响,我们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些分数,因此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五是没有热爱读书的家庭环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知方式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观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视为是浪费时间。
六是教师本身没有阅读的好习惯,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更起不到引领作用。
七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由于受到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一唯的追求分数,功利性很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每一个因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都十分重要,都不容忽视。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面世,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现象,让我们的阅读教学设计向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有利于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发挥更大的效果,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