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学生作文批语写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妙写作文批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学生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学会表达,增强修改作文的能力。下面说说我是如何妙写作文批语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
一、多一点喝彩
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是教育成功的窍门。由于诸多因素,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作文,有的甚至害怕、厌恶作文。在所有的作业中,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讲,作文恐怕是他们难度最大的、畏难情绪最严重的作业。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如果求全具备,甚至用批语讽刺挖苦,学生将会越发厌恶作文。因此,我遵循中学生逞强好胜、喜欢表扬、赞美的心理特点,使批语带有鼓励性,由衷地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多一点赞赏,少一点讽刺。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好,一句话写得妙,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和赞赏。尤其对那些“听见作文就头痛”的学生,我则拿着放大镜看其作文的优点。只要有一点点闪光的地方,我就加批语为之叫好,甚至大加赞赏,使其在成功的喜悦中觉醒,激发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例如针对王俊的作文《童年趣事》中一段活泼的描写,我给了他这样一段批语:“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童年也就不会色彩斑斓了。换一个角度体会一下指挥别人的威风,换一种活法体验一下辛苦和艰苦的滋味,不仅是一种乐事,还是一件好事。”文中“司令”和“小兵”的语言和动作,既是“兵”的,又是“孩子气”的,两个孩子那副煞有介事、俨然真为司令真为兵的神气劲儿,令人忍俊不禁,不由得赞叹作者描写的生动活泼。
二、带一点启发
中学生都愿意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喜欢老师居高临下的架式和盛气凌人的枯燥无味的说教,尤其对教师那些枯燥说教,且带有指责、挖若性的批语,学生是绝不爱看的,甚至是非常讨厌的。学生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展开真诚的互相交流。因此,我在作文批语中,力避那些生硬的说教,带一点启示和发人深省的味道,启迪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改正。
例如张伟娜同学在写清晨的公园时,描写很美,却少了人物的情感。为此我的批语是:“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眼中的公园美的像一幅画。读你的作文,教师心情十分愉快。如果把你当时愉快的心情也写上,人、情、景融为一体,是不是会更好,你说呢?”
三、讲一点艺术
作文批语分眉批和总批两种:眉批着重从字词句段等方面指出优缺点,主要解决作文中个别和局部的问题;总批是对全文作总体评价,着重解决作文中全面和整体的问题。无论是眉批和总批,都应该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有时非要批评时,我也做到“坏话好说”,讲究一点艺术性。
如孙欣同学在描写秋天时,虽然描写比较细致,但语言不优美,不生动,为此,我给了他这样一个批语:“你的作文能对秋天的田野进行细致的描写,说明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可是秋天是多么美的季节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老师真希望在你的文章中能感受到那一个美丽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
四、用一点导向
写作文需要用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多的,而初中生的作文中总会出现许多问题。譬如从记叙的角度讲,有的该详写的不详写,该略写的不略写;有的地方上下不连贯,前后不照应;有的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使人不知所云。从描写的角度讲,有的虽有人物外貌描写,但缺乏语言描写;有的虽然注意了神态描写,却忽略了心理描写;有的尽管重视了描写,但又不知道起什么作用。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掌握的原则是在批语中巧加一点导向性,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所谓导向性批语,就是批语要有指明方向的作用。既要让学生知道作文的问题所在,又要懂得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应该往什么方面努力,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习作文,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例如王文丽同学在写《我喜欢的一个人》一文描写人物时,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真实,缺乏真情实感。我给他下了这样的批语:“我国近代戏曲理论家吴梅曾说过:”各人有各人之情景,就本人身上挥发出来,悲欢有主,啼苦有根,张三之冠,李四万万戴不上去。“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写什么人物,就要把自己变成什么人物,从那个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性格等去体味、去揣摩、去进入角色,切不可用自己的学生腔去套别人。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请你在写作文时细心琢磨、推敲,让人物进入角色。”
我教语文十多年来,学生非常喜欢我的这些批语。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我的亲切、平等、真诚。因此,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批语,并按批语的要求去改。我想,只有带有鼓励性、启发性、艺术性、导向性的批语,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