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论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阅读:40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6 15:19:37
分享到: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课堂语言风格,不同的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使课堂生动一点、形象一点,学生少走一点神、少打一点瞌睡,除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思路以外,课堂教学语言显得特别重要。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精心设计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国语,积极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普通话是语文教师的应尽职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普通话,否则常常会使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试想,课堂上如果语文教师不能用普通话教学,而用地方语,学生回答问题、提问、朗读课文则用普通话,那岂不是对我们的一种莫大讽刺?整个课堂岂不是显得极不协调?又或是语文教师的普通话不流利、不标准,班上某些“胆大妄为”、“不谙世事”的学生在你授课的过程中,这个站起来说:某老师,你这个字的音读错了,该读三声调,那个站起来说:老师,你这个字又读错了,该读后鼻音;多数“胆不大,也不妄为”,多少有点“圆滑事故”的学生则在底下窃窃私语、窃窃私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岂不是颜面丢尽、大出洋相吗?
  在具备了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以后,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灵活多样、科学准确,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如珠落玉盘,悦耳动听。语文课堂很大程度上就是语言的艺术,让学生在听你授课的过程中感受到汉语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是注重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二是字字珠玑、科学准确。
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三是多少带点幽默含蓄,增强课堂活力。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譬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是直言不讳地去批评还是以其他方式去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答案肯定是后者。含蓄的批评,往往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除含蓄外,幽默的语言也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四是语言丰富、文采飞扬。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以上四点外,语言的流利自然,音量适中,避免“口水话”、“口头禅”,避免机械重复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所必须具备的。
  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注重口头语言以外,也应注重肢体语言。所谓“姿势助说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好的肢体语言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印象。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凭着他那伟岸的身躯,大手一挥,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那挥手的动作永远定格在历史史册里;同样,一个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情景,辅以必要的姿势,也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毛泽东的挥手,这里所说的姿势,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值得注意的是,肢体语言是自然的流露,是情不自禁的,千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矫揉造作,否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讲台就是舞台,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是导演就应该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演员就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气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态。教态实际上也就是肢体语言的范畴。如果我们走上讲台精神不振、衣冠不振、身子摇晃、靠在讲桌上、靠在学生的课桌上,唾沫四溅,甚至坐着上课,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这堂课的效果会怎样?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语言应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练、小说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要求虽然近乎苛刻,但却为我们描绘出语言艺术追求的美好境界。
  我认为,每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语言的情感性、趣味性、形象性、幽默性和激励性等方面下一番工夫。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情不自禁地随文起落,之后还余味无穷,期盼着上下一节语文课。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